《敢为人先的武汉》
作者:陈序
可能在外人眼中,江城武汉是座国际化大都市,是长江水哺育的又一个奇迹。
对武汉的印象,只停留在每天琳琅满目的早餐。
仅此而已,没有过多想法。
所以,当我从床上忙碌爬起时,根本顾不上肠胃问题,几大步走出了院门口。
直奔小区南门而去,那儿是小吃聚集地,想得到的都有。
我爸说热干面是武汉人最次的吃食了,一个人要是连热干面都吃不起,就说明这人穷到头了。
不太爱吃热干面,可能是麻酱黏黏稠稠的裹在面上让人吃完口干舌燥吧。
最爱吃的,是一种叫做豆皮的东西。
用鸡蛋吧还是什么东西,包裹住米和蘑菇还有肉丁,有时还能吃到笋丁,口感脆,一口一口接着吃,一大碗很快就吃没了。
比较爱吃甜食,用红薯做成的面窝也爱。
江湖人称苕面窝。
入口香脆可口,那股甜劲儿不大不小正和好。
吃早饭花了20块,吃的肚圆,歪歪斜斜的走回房间。
早市摆得差不多了,整条街上有大概二十个商家,卖假玉器的声音最大,一辆蓝色面包车,堆满了一大堆花花绿绿的镯子叫嚷着:一折出售。
卖菜的和买菜的都年岁已大,挤在一起叽叽喳喳的为几毛钱的菜价不停争吵,你来我往,各执一词。
生活蛮安逸的,没想到在如此炎热的夏日,居然会有老人集体出来练功,在小公园里上上下下左左右右打着拳。
很少回,对武汉不甚了解,想不到这座曾经在我脑中印象脏乱差的城市,也有如此现代化的一面。
奶奶和姑姑们都住在武汉,在建设几街钢花一二一的街区里书写着平凡人的日子。
这次不想住到高楼大厦里,就在老房子中陪着奶奶待着吧。
武汉真是热的没话说,开着三空调,还是抵抗不住一阵阵往屋里灌的热浪。
江风不往岸上吹,岸上的人遭了罪。
又不敢下江,水性一般,只是保证淹不死。
听奶奶说,以前我爸兄弟姐妹四人,就一起到江边,其他三人一人扛个救生圈,我爸扛条狗。
先把狗扔到江中,再游过去和他慢慢游回,这大概就是他们的空调了。
码头文化是这座城市的标志,现在还是看得到江边的小渔船和一个个破衣烂衫的渔夫,坐在一起,拿草帽扇风。
开放,包容,和与时俱进,是码头文化的标志。
天大的事,被长江水冲刷一段时间,也就渐渐淡去了,甚至没有存在过的痕迹,一点也没有。
这座城市,用特有的气质,让人深深眷恋。
音调怪变的武汉话,形形色色的武汉人,构成了这座江城。
对武汉理解不算深,只有这些浅显的表层了解。
更深的,大概要等到以后在这里常驻才能感受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