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读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其中31条,提到“要克服负担过重的现象,就必须有空闲时间”,当然这是针对学生说的,乍一听似乎不合理,抓紧时间学习还不会呢,还要给他自由空闲时间?其实我们也听过一句话“会玩的孩子才会学习。”是啊!你看上名牌大学的学生兴趣广泛,甚至也打游戏。这里不是鼓励学生玩游戏,是正确看待脑力劳动的问题。
苏霍姆林斯基说,空闲时间不仅关乎教学,更关乎智育和全面发展。空闲时间之于学生,就像空气之于健康一样重要:留出空闲时间是为了让学生能够学习顺利,不经常感到学业落后的威胁。是啊!看到这里,我就想到好多学校平时的课程时间安排:
首先,课程设置里自习课很少,一周也不过三节左右,往往这些自习课也是老师看着,学生做作业。看似学生有了空闲的时间,实则学生根本没有消化知识的习惯,也没有思考的习惯,我们看到更多的是学生做些抄写的英语或是语文,即便写数学、物理等理科作业。大多也是只写选择,填空之类的,因为大题基本不会,等着老师第二天讲答案。更看不到学生主动问老师问题的现象。有时我就想是现在的学生懒得思考,懒得学习了?还是学校的课程设置限制了学生的发展,让他们形成了主动接受而不思考的习惯?这也成了多数学生成绩不够理想的真正原因。
空闲时间,是自由的,是学生可以自主支配的,然而学生不仅不会用,也不懂得脑力劳动在使用一段时间后是需要放松休息一下。换一种方式,课间活动一下,早晨、三餐等时间都可以让自己的大脑充分休息,来换取学习时更高的效率。然而现实并不是这样,客观条件是好多学校为了节省空间盖成了是双面教学楼,厕所,饮水等几乎都能在楼内完成,甚至都不用换楼层,封闭式的管理让学生课间没有呼吸新鲜好空气的机会。举目远眺,只有东西两个楼头能看到狭小的农村菜地,其余的都是楼房遮挡,紧张了一节课的眼睛都没法得到缓解,更别提大脑的休息了。主观因素,学校领导提倡抓零碎时间学习,于是在校园里你随时都能看到拿着纸条、书本学习的孩子,那怕是吃饭,放学也是如此。对于住宿生匆匆解决三餐,就得赶紧回教室打扫卫生,学习,可以说同学间聊天的时间也很少,当然这是针对爱学习的学生。同时也会出现一批不愿学习趁此机会大声喧哗,吆喝的同学,更有违纪打闹,打架的同学。我想这都与学生没有自己支配的空闲时间有关。
中学生毕竟还是孩子,具有玩儿的天性,我想如果回到单面楼,有充足的课间,或许孩子们会能让自己的大脑得到充分的休息,学习效率也会提高。
还有一个问题,是我以前,可以说是中国学生,家长很少提及的问题就是关于家庭作业第二天上学之前完成。中国人讲究今日事今日毕,讲究早睡早起的原则是把自己该做的作业完成,第二天还有重要的事要干,比如晨读,比如锻炼身体等。
总之,空闲时间这个观点我还是比较赞同的,劳逸结合才能提高效率,这一点深信不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