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抽空读了一本外国名著,作者是英国作家毛姆。这是一本以法国画家保罗·高更为原型的著作。书中主人公思特里克兰德一出场就过着平淡却稳定的生活——他是证券交易所的股票经纪人,拥有事业家庭和儿女。然而人到中年,他却抛妻弃子放弃眼前的一切,独自走上了绘画的艺术道路。从此他的生活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物质上他穷困潦倒,精神上他特立独行。作为一个艺术家,他显然是与众不同的。
毛姆笔下的思特里克兰德很多时候都有一些禅的味道。他完全忠于艺术,哪怕那时所有人都不屑于他的作品。他完全不囿于人情,哪怕这个人的死与他有关。他完全不囿于名利,始终保持纯粹。让我印象最深刻一幕是书的结尾,思特里克兰德得了麻风病,眼睛也快瞎了,在生命的最后,他拿起画笔倾泻着自己的创作欲望,整间屋子都被他画上了壁画。对世人来说这是艺术的瑰宝,这是珍品,但是对思特里克兰德来说这只是他内心的一次表达,只是一幅画而已,画完就完了,其余都是多余。因此,这些不朽之作最后都化作了废墟。
我想所谓月亮就是那一刻纯粹的心。但这样纯粹的心太珍贵了,太稀少了,身处遍地都是六便士的人群显得尤为扎眼。不过,月亮和六便士真的冲突吗?像高更和梵高这样的艺术家,活着的时候境遇辛酸(虽然他们也不在乎),不为大多数人理解,离群索居或割耳分裂,死后却永垂千古,被捧上神坛,实在也是一种讽刺吧。或许艺术的成就往往需要磨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