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吒之魔童闹海》登顶了中国票房榜首。
燃爆乙巳年的春节。
热血少年的背后,稳稳地站着一位父亲。
他的名字叫李靖,陈塘关总兵。
当然这是一个神话人物,实际上既没有陈塘关,商朝也没有“总兵”。
不过这个神话中,有一个真实历史人物的内核。
事情起自公元571年。
这一年还是在中国的南北朝时期,北有周、齐南有陈,就在今天的陕西三原县,李靖出生了。
李靖的家族属于大名鼎鼎的陇西李氏,世为显著,门第高华,受家庭熏陶,从小就有“文武才略”。
李靖的舅父,是隋朝名将韩擒虎,功业显赫,有多厉害呢,《隋书》中记载韩擒虎死后成为了阎罗王,足见其生猛。韩擒虎当时与李靖谈论兵事,也拍手称赞,并抚摩着他说:“可与之讨论孙吴(指春秋战国时期名将孙武、吴起)之术的人,只有你啊。”
李靖最初也是效力于隋朝,后曲折投唐,被李世民召入幕府。
大唐初立,还是四方割据,一片混乱。
也正是英雄用武之地。
公元620年,李靖随从李世民东进击灭在洛阳称帝的王世充,开始在军中崭露头角。当时盘踞在江陵(今湖北荆州)的南梁萧铣政权趁乱派兵数十万溯江而上,企图攻取巴蜀等地,李靖奉命平乱,面对势力庞大的南梁军队以及长江天险,分四路大军杀向江陵,适值雨季,江水暴涨,三峡路险难行,但李靖力排众议,采取“出其不意,攻其不备”的策略,率军迅速渡过长江,水陆并进,直捣萧铣的老巢江陵,迫使萧铣投降,前后用时仅两个月,由此一战成名。
南方初定,北方突厥又屡屡南下,成为唐朝的心腹大患。公元630年,李靖率军北伐突厥。他深知突厥骑兵机动性强,正面交锋难以取胜,于是在朔风凛冽的正月,采取“奇袭”战术,冒着风雪仅率领三千精锐骑兵长途奔袭突厥的营地。突厥人万万没想到,唐军会在如此恶劣的天气下发动进攻,兵将相顾,无不大惊失色,被迅速击溃。此战彻底打击了西北强国东突厥的势力,唐朝北疆从此安定,也一举洗刷了唐朝曾经向突厥屈尊的耻辱。
李世民高兴地说:“李靖以三千骑兵深入敌境,攻克定襄,威振北狄,这是古今所没有的奇勋,足以一雪往年在渭水与突厥结盟之耻。”
公元635年,西边又有吐谷浑(鲜卑族的一支)侵扰边境,李靖不顾足疾未愈与年事已高,在寒冬腊月率军西征,高原行军,备尝艰辛,他命令部队分多路进军,迷惑敌人,同时亲自率领精锐部队,穿越荒无人烟的戈壁沙漠,直插吐谷浑腹地。吐谷浑人措手不及,被唐军打得溃不成军。最终,吐谷浑可汗被迫自杀,政权瓦解,巩固了唐朝在西域的统治。
李靖强调先谋而后战,善于运用“奇正相变”之术,一生征战无数,未有过败绩,堪称唐朝最杰出的军事家之一。
蔡东藩评价唐初名将,推李靖为第一人。
李靖生性沉稳厚重,平时商议国事时,总是恭谨温顺,像是不会说话一样。
倒也是突出了一个“稳”字。
李靖最后以七十九岁高龄离世,极尽哀荣,并陪葬唐太宗昭陵。
故事还在继续。
唐初西北多战事,而西北的佛教信仰也很兴盛,当时军中就普遍供奉一位佛教的护法,就是四大天王之一的北方多闻天王,又叫做毗(pi)沙门天,右手持慧伞,左手握神鼠,信仰者能受到神之祝福,战必能胜。
据说唐玄宗曾经因多闻天王的庇佑,得以平定多次乱事,故特令供奉,军队之中皆以其形象绘制旗帜,号曰“天王旗”,以保佑武运昌隆。
而从晚唐以后,李靖也逐渐被神化,他的事迹和多闻天王信仰结合在了一起,甚至变成了化身,后来这个形象又逐渐被道教吸收,成了天庭的护法神——托塔天王。
这下跟他的舅父韩擒虎也得以有见面的机会了。
当然哪吒也不是中国名字,而是梵语的音译,全称为“那吒俱伐罗”,一般倾向于说哪吒就是是毗沙门天的三儿子,那在中国,顺理成章地也就要姓李了。
李哪吒,从印度的夜叉形象转变为了中国的少年神,并有了大家耳熟能详的中国神话故事。
顺便说一句,毗沙门天不仅是护法的战神,同时还是印度教中的财神,手中神鼠名为“吐宝鼠”,能赐无尽财宝。
哪吒他爹还是财神。
这么说《哪吒之魔童闹海》票房还能继续冲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