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可以在发生冲突的时候运用非暴力沟通,当突发紧急情况时,我们需要使用强制力来避免伤害。
与此同时,我们要记住:使用强制力是为了保护自己或他人,而不是为了惩罚、羞辱或谴责他人。
例如:年幼的孩子准备用手去触摸开水,我们紧急将其抱走,是为了他的安全,而体罚或指责否定就是惩罚。
惩罚有用吗?
短期也许有用,看起来,对方会屈服或顺从于我们。长期影响是导致关系的疏远甚至恶化。因为,惩罚完全忽视了彼此的需要和感受,对方会觉得自己不被尊重,而尊重是我们内心最希望得到的情感需要。
惩罚除了需要付出代价,还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两个问题可以帮助我们认识这一点:
1、如果我不喜欢他的行为,那我希望他怎么做?
2、我希望他基于怎样的原因去做我想要他做的事情?
如果仅停留在第一个问题,惩罚或许看起来是最有效的。但通过第二个问题我们不难发现,惩罚或奖励都很难实现我们的目的。因为:没有人愿意被人左右自己的生活,没有人愿意失去选择的权利。
非暴力沟通帮助人与人之间关系走向幸福和谐,却也并非万能的沟通方式。如果遇到突发的紧急情况,我们需要使用不带惩罚的强制力来避免伤害的发生。
实践篇
(与本章相关性不大,却很值得分享)
女儿最近喜欢偷偷在书包里放1-2本厚重的立体书,书包塞得满满的,大人提久了都会觉得累。我也跟她就此沟通过几次,似乎收效甚微。今天接她放学的邻居送她到楼下时跟我说:“你们家xyh的书包太重了!我背了一会儿肩膀都勒得痛。”
以前都会帮她拿,生怕她压成驼背。
今天,我并没有帮忙。进电梯到进家门,约莫3分钟。她时不时看我一下,求助的眼神一览无余,我依然没有帮忙。
我对她说:“宝贝,我看到你的背都弯了,你看起来背得很吃力。是什么东西让你的书包这么沉重啊?妈妈也很好奇。”
她喘着气回答:“我今天背了四本立体书,因为我答应了同学带给他们看。”
“嗯!你是为了不失信于同学,所以宁愿自己辛苦点,背被压弯了也要带过去,是么?”
“是的。”
“你看看镜子(电梯)里的自己,有没有发现有什么不对的地方?有没有觉得自己哪里不舒服?”
“妈妈,我的背弯得好难受,我的背好痛。”
“很棒的观察!妈妈看着都觉得难受。妈妈也很想帮你,可是今天妈妈手里都拿了东西,不方便。你觉得老这样弯腰背书包会影响你的身体发育么?”
想了约莫十几秒,用力地点头!
“妈妈,我发现我最近容易驼背。”
“妈妈看到你的背以前一直都挺得很直,最近嘛,确实是容易驼背。你找到原因了么?”
“我最近老是背很多立体书去学校,书包太沉了,我觉得可能是这个原因。”
“一天两天我想影响不大,经常这样的话肯定会影响。”
“妈妈,我记起来《人体》里面说过,小孩的骨头正在发育,如果我老是背重物,就会变成驼背了。”
“我觉得你说的很有道理!那你有没有解决的办法呢?你不带书去,同学不会有意见吗?”
“这个很简单啊!我可以借给他们看,如果他们好好爱惜,还可以带回家。”
“嗯!听起来很棒!”
说完刚好到了15楼,她用双手提着书包,开心地笑了。
睡前整理书包,她自己找了一本薄的平装绘本(学校每天有两个阅读时间、需要自带读物),开心地说:“喏!妈妈,我家里有好多薄的书啊!书包就变轻啦!”
“真是个好办法!聪明的大脑总能想出好办法!”
“而且我还会做到!”
“嗯!我相信你能做得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