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导老师:张月朗、吴谨 通讯员:谢佳妤 刘斯哲 罗钰淇)
为深入了解新寨坪村经济、文化及生态环境发展的真实面貌,汲取乡村振兴实践中的宝贵经验,7月14日上午,“芙蓉学子·乡村振兴”公益计划湘潭大学学生会赴泸溪县新寨坪村暑期实践团(以下简称“实践团”)走访新寨坪村与村民面对面交流,并与村支书杨忠良进行访谈,为当地乡村振兴战略积极建言献策,以青春智慧为这片热土注入新的活力与希望。
织梦田野:乡村振兴的策略行动
经村支书杨忠良的介绍,新寨坪村的多元化、特色化发展是自然条件、政策支持、产业振兴、文旅融合、生态保护和文化传承等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近年来,国家及地方政府高度重视乡村振兴工作,新寨坪村作为重点扶持对象,得到了各级党委政府的支持。其中,“栖迟谷”深藏山居民宿入选“中石化—百美村宿”项目,得到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大力资助,为探索“乡村旅游扶贫+”模式提供新样本。同时,新寨坪村始终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因地制宜发展种植业、林下养殖业,发掘出黄桃、佤香米、稻花鱼等特色农业产业,将“冷”资源盘活出“热”经济,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双赢。
硕果盈枝:乡村振兴的辉煌成果
新寨坪村近年来取得了显著成就。除了打造出多元素融合的“栖迟谷”民宿项目这一新亮点,当地已成功建成多个示范产业园和基地,现有80亩黄桃示范产业园、100亩生态米稻花鱼基地等,实现了农业产业绿色化、规模化、品质化。在注重产业发展的同时,新寨坪村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保留了古树群落,全村森林覆盖率和绿化率达90%以上,获得“国家森林乡村”称号。
破浪前行:新寨坪村的当前挑战
实践团成员在与村民的交谈中了解到,尽管近年来新寨坪村在基础设施得以进一步完善,特色文化得以进一步传承,但销路滞塞、传承人缺失等问题仍是需要竭力突破的难关。实践团成员经过多方调研探讨,聚焦乡村振兴,为当地古树、黄桃、椪柑、稻花鱼特色产品“量身定制”独特的IP形象,加大助农销售的宣传力度;同时制作了一部展现新寨坪村非遗文化风采的纪录片,依托“互联网+”的传播力,通过多元化平台打破地域限制,让社会公众能够直观感受并深刻理解新寨坪村文化的深厚底蕴与不朽价值。
经过在新寨坪村这片热土上的实地调研,实践团负责人罗钰淇表示:“用脚步丈量乡村的每一寸土地,用心灵感受乡村的每一次脉动,我们大学生应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号召,要到基层去,到农村去,全面细致地了解当地村情民意。”从农业发展现状到村民生活需求,每一细节实践团都进行深入剖析,实践团旨在通过实地考察与调研,为新寨坪村的乡村振兴之路贡献青春智慧与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