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作为一个哲学概念被各家所用,但这个道是要说给谁听的才是关键,以中国的修书传统而言,能继承发扬的必是权力能接受得了的。
最近对“横渠四句”的争论甚嚣尘上,但这个孔家庙偏殿内的人物的发言,也还是在重复着那个周游列国屡遭当权者羞辱的“往圣”的陈词滥调,依托于对旧世的幻想画了“乌托邦”的大饼,只不过在位者更懂得这是需要“众人皆醉我独醒”的把戏,那个“圣”的名号给不给也是自己说了算。
儒家经典《礼记·礼运》有云:“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为大同。” 其中的“天下为公”也曾被单独提点出来,可惜的是,此公却在党内斗争中将“忠于领袖”置于头等大事,后来的个人崇拜虽然是时代的局限,但也表明“万岁、万万岁”自秦始皇以来的传袭。在这段话中,更多的是未来的图景,实现路径非常简单,“贤能”和“信睦”的自定义和被定义就有了非常狭隘的限制,这才是争夺“话语权”的关键,以目前文旅发展简单依托网红的现状,否定“横渠四句”的必将失败,更何况,这还是被最高讲话里引用的。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里省略了非常关键的“主语”,不言自明就是能入谁的“法眼”的一批人,关键问题是“天地”、“生民”属于谁,“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做了回答,那些以天地变幻莫测意图干涉的不要忘了“天子”身份的唯一性和特殊性。
仔细想来,以“大道至简”,则“为人民服务”取了精髓,但人民不应是排除具体个人的存在,回到文旅发展,“面子工程”是为人民吗?最近天津要开大会了,“涨脸面”的机会又来了,连那个孤廖的“117”也要花枝招展迎客来了,天津“人民”沾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