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度:
1、10月第3本;
2、2020年~至今,理财系列共计阅读44本;
3、2024年目前共计已阅读30本(计划52本)。
本书摘录语句如下——
1、我们永远都应该记住亚当斯密的一句话,我们对餐桌上佳肴的期待,并不是来自屠夫、酿酒商和面包车的仁慈,而是来自他们对自身利益的关心。
2、如果看到身边的很多事情,就可能得到这样的启发——很多看似值得肯定和褒奖的做法,其实没有形成制度和习惯,没有变成一种常态。
3、人是水,制度是堤。
4、制度是自由的尺度,制度是自由的边界。
5、选择就是放弃,自由就是枷锁,越自由的人越不知道怎么选择。
6、当所有诱惑的门都打开,自由的选择意味着风险的承担。
7、1999年开始,我们才有了第一个国庆长假。
8、我国改革开放的历程印证了这样一个真理:中国经济起飞最宝贵的经验是持续的制度变迁。
9、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缪尔达尔曾在亚洲的戏剧一书中,提出了民俗学意义上的腐败的说法,就是腐败已经成为一种人人习以为常的文化。
10、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缪尔达尔曾在《亚洲的戏剧》一书中提出了“民俗学意义上的腐败”的说法,就是腐败已经成为一种“人人习以为常的文化”。
11、信任是开启心扉的钥匙,是架设友谊的桥梁。
12、英国社会学家吉登斯在现代性的后果一书中说,信任缩短了因时间和空间造成的距离,排除了人的生存焦虑。
13、英国社会学家吉登斯在《现代性的后果》一书中说:“信任缩短了因时间和空间造成的距离,排除了人的生存焦虑”。
14、“制度成本”是隐形成本,与其他成本相比,风险更大,更无法控制,一旦制度成本居高不下,那么赚取的利润就微乎其微。
15、人类的行为是思想的最佳译员。
16、制度不可缺少,但并非“韩信点兵,多多益善”。制度过滥,往往容易导致“有法等于无法”。
17、好制度一定简洁,易于执行。建立制度要避开“制度陷阱”,力求于是简便。
18、制度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改变,制度变迁永远在路上。
19、历史的创造者是人民群众,而不是少数英雄人物,是人民群众推动的制度的变迁。只有让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充当主体,制度变迁才能真正突破、真正完善。
20、美国航天飞机火箭助推器的宽度由两匹马屁股的宽度决定。
21、人们过去做出的选择,决定了其现在可能的选择。
22、道德是理想的,制度是现实的,道德是扬善的,制度是抑恶的。从严格意义上讲,道德作为一种非正式制度,也属于制度的范畴。
23、以制度管理为主的刚性管理重在立威,使团队有章可循,以情感管理为主的中心管理重在不安,使团队充满温情。安危并举,互为补充,有机结合,才能更好的塑造战斗力的团队。
24、以制度管理为主的刚性管理重在“立威”,使团队有章可循,以情感管理为主的中心管理重在“布恩”,使团队充满温情。“恩威”并举,互为补充、有机结合,才能更好的塑造战斗力的团队。
25、英国哲学家培根曾告诫:“以无情的目光论世,以慈悲的目光看人”。
总结部分——
首先,我是没想到我有一天会看这样的一本书,了解从国家、社会、民族等角度讲解的制度知识,似乎跟我是八竿子打不着的关系。
本书背景,上周没带书去办公室,中午吃完饭刷着手机来回走动消食儿时,看到别人桌上似乎有几本书,一翻,发现跟我之前看的还挺不一样,一本是讲她专业的,一本就是这个。
那天我看了12页,放回去就午休了,因为别人自己可能也要看,并且已经看了16页。
听她说,是一个客户给她的,那个客户是老板。并且当时讨论了一下,为什么会送这样一本书给她:她猜是对方看过了,不喜欢或不想要了,感觉她需要就给她了;我猜,也许是欣赏她才特意给了她。
至于这个老板到底是何种想法,自然不必深究。毕竟,书在手里,看了就知。
其次,就该说说我的感受了。
本书的角度,谈的是“制度”,有“制度”,自然是好处多多,可于我们阅读之人,又有何种价值呢?我觉得,大概是提升一下我们对于生活中很多事情的理解力吧!
比如说,为什么公司的制度会有不同?为什么大公司的制度又有很多相似之处?以及,为什么有些“制度”当下可行,过去和未来又不一定行?
书里说,美国的总统不需要是智商最高的那些人,因为,总统其实就是站在笼子里与外界对话的那个人。国家自有它的制度在助其运行,总统,或许只是这个“制度”的代言人罢了。
看的过程想起之前看别的书提及的一句话:
人管人,气死人;制度管人,累死人;文化管人,管住魂。
以上这句话里的“制度管人,累死人”,又不是在说“制度”的好话,这又是为什么呢?难道我们的国家制度,管着大家的同时,也很劳累?
我的理解是,制度管人也许真的很累,但不管小到一个家庭,还是大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累,也不能没有制度。
我们不可能做到不用人而只用制度去管人,人、制度、文化,其实是相辅相成的三个不可分离的要素。
有了“制度”,我们才有了自由,所以,哪怕是站在笼子里,又有什么关系呢?再说,这个笼子,万一大到天边去了呢?
最后,阅读这回事,偶尔借借别人的来看,好像也不错。
这两天其实我又看完了另一本别人的书,不厚,所以看得很快。我发现,这两本,如果是我去图书馆,未必什么时候才会拿起。
挺有意思的,有种从旁人那里去“偷师”的感觉。
网上如果查书单的话,会有大把大把出现,但是,这和从身边人那里去借,又不一样。因为,这会增加我们对身边人的认识。
自己看什么人,身边的人看什么书,互换,似乎也是在彼此交流。
她们俩这两本,其实她们都很久了却没看完,我有点小骄傲,我拿来就立马看完了,我想这大概也会刺激她们尽快拿起这些书,并且认真地、尽快地,去看完。
说句好玩的,这似乎也是一件有功德的事儿~
还想写下一篇读后感,但是,没有抄录到这么多句子,那么,整篇就需要多思考才能输出足够的内容,今晚时间不太够了,还没给狗子们洗澡、遛弯儿,就先这样吧。
哦对,明天客户那边全厂大会7:50就要到,我得6点半起床,今晚早点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