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致利己主义,其实就是一条悖论。
文/海纳百川8090
碧溪澄,芳树醉。
春日熙和,蝶戏繁花内。
暖霭悠飏波影碎。
燕语呢哝,处处皆明媚。
世人迷,求富贵。
逐利争名,恰似贪鸡馈。
短视安知灾祸会。
竭泽而渔,梦断浮华坠。
常常会遇到这样的人,他们对他人的付出和感受漠不关心,或者浅尝辄止,却满心期待着别人给予自己无尽的爱与关怀。这种行为,本质上是一种极度的傲慢,是精致利己主义的典型表现。
精致利己主义者,将自己的利益置于一切之上,他们有意无意的精心计算着每一次付出的回报,不会放过任何一个能为自己谋取好处的机会与时刻,哪怕是一次闲聊之中。
在他们的世界里,他人不过是实现自己目的的工具,而自己的感受和需求才是唯一重要的事情。然而,他们或许没有意识到,这种看似精明的处世哲学,实际上是一条自相矛盾的悖论:
从个体层面看,当一个人只知索取,不愿付出时,或者些许付出就开始计较,身边的人迟早会对其慢慢失望并渐渐远离。
因为人际关系是相互的,没有人会永远单方面地付出爱与善意。即便"仁"这个最大的善,也有着“妇人之仁”的贬义词相对应。就像土壤需要不断施肥才能滋养作物,若只一味索取养分,土地终会变得贫瘠荒芜。
放大到整个世界,精致利己主义的危害更加明显。社会的运转依赖于人与人之间的互助与合作,倘若每个人都奉行精致利己主义,不愿为他人和社会贡献力量,那么整个社会体系将陷入混乱与停滞。这就如同“杀鸡取卵”,为了眼前的短暂利益,毁掉了可持续发展的根基。若每个人都只想着自己,那么当需要帮助时,又能向谁伸出援手?利又从何而来?
所以,聪慧的人一定是摒弃精致利己主义的。学会关心他人,积极利他。只有当我们都怀着一颗温暖的心,为他人、为社会付出时,才能收获他人的善意与回报,构建一个充满爱与和谐的美好世界 。
中国有句古话也早已点透,"利人实利己",利他才是能够实现利己的唯一途径,这是真正的智慧。
不论是与非,不谈对与错,智慧的三观,在拉长的时间维度里,也就格外的重要了。
不爱别人,却要求别人爱自己,这就是最大的傲慢。——尼采
五千年的时间已证明伟大的中华文明之精髓才是最先进的,何必舍近求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