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重声明:本文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本文参与书香澜梦第148期“舍”专题活动。
那年夏天,两座房子在小城东头同时破土动工。李家与张家比邻而居,不约而同选择了这个燥热的季节开始筑巢。
李明是穷苦人家出身,晓得烈日下劳作的滋味。天还未亮,他便起身烧水,那口大铝锅咕嘟咕嘟地响,水汽氤氲中,他往里面撒了一把粗茶,又添了几朵野菊花。
“多放些冰糖,”妻子秀兰揉着惺忪睡眼走过来,“工人们出汗多,得补补糖分。”
李明点头,掰下半块冰糖投进去。水沸了,茶香四溢,他小心翼翼将茶水灌入两个保温桶,拎到了工地。
“各位师傅,茶水在这儿,管够!”他招呼着刚到的工人们。
工头老陈笑了笑,眼角皱纹如沟壑般深:“李老板太客气了。”
另一边,张家静悄悄的。工人们自己拎着水瓶来,不一会儿就喝光了,只得去李家那边讨水喝。
中午时分,日头毒得好似要将人烤化。李明骑着那辆破自行车叮叮当当回来,后座捆着一个泡沫箱。
“来来来,吃根雪糕降降温!”他打开箱子,里面整整齐齐躺着二十几根红豆绿豆冰棍。
工人们愣了片刻,随即围上来。老陈搓着手,很是不好意思:“这怎么好意思,让您破费了...”
“破费什么,天这么热,不容易。”李明笑着将冰棍一一分给大家。
有个年轻工人三两口吃完,望着张家那边,低声道:“那边别说雪糕,连水都不给准备一口。”
李明闻言,又拿出几根冰棍:“那这几根给他们送去吧。”
年轻工人迟疑了一下,老陈拍拍他:“去吧,就说是李老板给的。”
如此日复一日,李家的工程进度明显比张家慢了许多。秀兰有些着急,晚上在床上翻来覆去。
“咱们家进度比张家慢了一半,是不是工人们看咱们好说话,故意拖拉?”
李明望着天花板,思忖片刻:“明日开始,中午加个肉菜。”
“还加菜?”秀兰撑起身子,“进度已经慢了,还要加菜?”
“将心比心嘛,”李明转身,“我当年在工地干活时,要是东家舍得给口好吃的,我能把命都卖给他。”
第二日,秀兰果然多炒了两个肉菜,工人们吃得满嘴流油。然而进度依旧不快不慢,稳扎稳打。
张家那边却是风风火火,眼看着墙一天天砌高,屋顶也很快盖好了。
一个月后,张家鞭炮声声,庆贺新房落成。而李家才刚进入粉刷阶段。
结账那日,秀兰悄悄拉李明到一旁:“他们比原定工期慢了十天,按规矩该扣些工钱。”
李明摇摇头,照原数付了钱,还额外给每人封了个红包。
老陈捏着厚实的红包,手有些抖:“李老板,我干了二十多年建筑,您是我遇见过最好的东家。”他顿了顿,又道:“这房子您就安心住,别的不说,包您一辈子!”
工人们纷纷应和,那个常去送冰棍的年轻工人小马凑过来,声音不大却坚定:“李老板,墙里的管线我多走了两道,保管将来不会出问题。”
李明拍拍他肩膀,只是笑。
入住前,李家三个房间要铺木地板。材料运来时,整整十箱板子堆在客厅。铺地的老师傅姓周,是个沉默寡言的人。
第一天铺装,李明照旧备好了茶水点心。中午时分,他拎着一箱矿泉水过来,每人发了一瓶。
“天热,多喝水。”他笑着说。
周师傅接过水,看了看标签,忽然道:“这水不便宜啊。”
“没什么,应该的。”李明摆摆手。
五日后的黄昏,地板铺完了。周师傅让李明验收,边角整齐,拼接严密,无可挑剔。
“李老板,有件事得跟您说,”周师傅指着墙角剩下的板材,“我们省下了一整箱板子,退给店里吧,能省一千多块钱。”
李明诧异:“怎么会省下这么多?”
周师傅难得地笑了笑:“一般东家送多少料我们用多少料。您待人好,我们也得会做人不是?”
就这样,李家新房终于落成。虽比张家晚了一个月,却处处透着精心。
十年光阴如流水。
张家房子第三年就开始渗水,第五年墙皮大块脱落,到第十年已经翻修了两次。每次修葺,吵吵嚷嚷,不得安宁。
而李家房子,除了旧些,依然坚固如初。墙面不曾开裂,地板没有翘起,水管从未堵塞。每逢大雨,邻居忙着接漏雨,李家却安然无恙。
这年秋天,李明在小区门口碰见了老陈。老工头头发已经花白,背也有些驼,但眼睛依然有神。
“李老板!”老陈老远就招呼,“房子还好吧?”
“好着呢!”李明快走几步握住老工头的手,“多亏您当年费心。”
老陈笑了,眼角皱纹愈发深刻:“不是我们费心,是您舍得。干我们这行的,遇上好东家,自然就多尽份心。”他压低声音:“说实话,那会儿您家工地比张家多用了五车沙浆,水泥标号也提高了一级,这些都没跟您说。”
李明愣住,他从未注意过这些细节。
“为什么...”他刚要问,忽然明白了。
老陈点点头:“人心都是肉长的。您舍得对我们好,我们就舍得给您用好料、使真功夫。”老工头望望李家小楼,又看看不远处张家的房子,轻声道:“这世上啊,有舍才有得。张家省的是小钱,亏的是大本。您舍的是小利,得的是长远。”
这时,一辆电动车停在旁边,当年那个年轻工人小马跳下车,如今他已是个精干的中年人。
“李老板!师傅!”小马惊喜道,“真巧!我正要去您家呢!”
“什么事?”李明问。
小马从包里掏出一张名片:“我现在开了家装修公司,听说邻居家又要翻修了,我想着这次一定得给他们做好些。忽然想起您家房子十年了,从没出过问题,能不能让我带客户参观参观?好让他们知道什么是真材实料。”
李明欣然应允。
周末,小马带着几个客户来看房。其中就有张家的儿子,他摸着李家光滑的墙面,踩着结实的地板,满脸羡慕。
“李叔,您家房子怎么这么耐用?我们家修了又修,烦死了。”
李明泡了茶招待大家,娓娓道来十年前的故事。说到舍与得的道理,众人都沉默了。
最后,张家的儿子轻声道:“我爸总说,对工人不能太好,否则他们会得寸进尺。看来是他想错了。”
一个月后,张家第三次翻修工程启动。这次,张家人学会了准备茶水和点心,中午还加了两个菜。
施工队是小马公司的,他亲自监工。有天李明路过,看见小马正对工人说话:
“咱们干的是良心活,东家舍得对咱们好,咱们就得舍得好手艺回报,这才对得起天地良心。”
夕阳西下,金光洒在两个相邻的院落。李家房顶的瓦片闪着温润的光,张家新刷的墙面洁白如雪。
李明忽然明白,舍与得之间,从来不是简单的交换,而是一种生生不息的循环。你舍出的一点善意,如同投入湖心的石子,涟漪会一圈圈扩散,终将波及更远的地方。
三年后,小区改造,许多人家都出现了裂缝问题,唯独李家和翻修后的张家安然无恙。又过了两年台风过境,不少屋顶被掀,这两家的瓦片却一片未动。
从此,舍与得的故事在小城里传开了。
每当有新邻居请教建房秘诀,李明总会泡一壶茶,慢慢讲述那个十年前的夏天——如何舍去冰糕茶水,换得安心居住;如何舍去斤斤计较,换得长久安稳。
而最后,他总会添上一句:“这世上最聪明的省,是该舍的时候绝不吝啬;最愚蠢的省,是该舍的时候一味吝啬。舍与得之间,藏的不仅是生活的智慧,更是做人的境界。”
窗外,阳光正好,两幢房子比邻而立,仿佛在无声地诉说着这个简单却深刻的道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