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我是西陆华胥。
今天继续分享重读《金钱心理学》的感想。
01
钱没有花出去的时候,才是属于自己的,一旦花出去,流通起来,那就是别人的了。
相比创富,守富需要面临更大的考验:怎么筛选花钱方式,怎么让钱花得值,怎么让钱生钱,或者怎么守住底线。
不管创富还是守富,我们都是从耳濡目染中学习,自己见到父母亲朋怎么做,见到社会上的人怎么做,就会去学习模仿。
正因为看到了,才会有见识,才会学习方法论,而看不到也就没有那个意识。
除了金钱,还有很多事情,都是这样,看到的眼界,影响了自己的选择。
起手式怎么做,要做到什么程度,往往不是自己凭空想出来的,而是依据亲眼所见的事情划定了基准,锚定了心理目标。
开眼界,长见识,不只是财富上的需求,更是成长的刚需,没见过他人的成长,也就想不到自己可以做到什么。
02
存钱不是权宜之计,而是基本操作,不管是经济上行下行,存钱都最好坚定的执行。
财富增长,基于开源节流,开源影响上限,节流影响下限。不可能只顾开源,不管节流,即便赚得再多,花钱时无形中跑冒滴漏的多了,财富也存不下来。
就像经典的水池进水问题一样,一个口进,一个口出,如果出的还多,那再怎么进水也没用,白忙活一场。
存钱是基本操作,需要长年累月去做,特别是当前经济下行,很多行业不景气,很多公司效益都不好,更需要存钱,配合消费降级、平替等操作。
想想看,存的是钱吗?并不是。那存的是自由,是过自己想要生活的资产。
财富充足,可以对不喜欢的工作说不,对不喜欢的事说不,而不必成为一个深陷消费主义的月光族,成为在滚筒上不停跑的小白鼠。
03
人是理性的,可并不是绝对理性,没有谁会活成一个程序、一个AI,即便再理性的人,也会有情绪。
决策的时候,选择的时候,追求理性无可厚非,可一定是有一个度的,这个度,是留给感性、良知来平衡。
不要绝对理性,不要过度理性,自己心里能过得去,晚上睡得着,代价承担得起,那就是好的决策。
至于有些时间或条件上的限制,而且这样的限制一直存在,看开想开好了,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所有的决策都是有限决策。
04
过去的已经过去了,有参考意义,不过却无法成为未来的路标。
很多时候,我们理解过去,包括更长久的历史在内,会带着后视镜视角在里面,合理化过往种种事情,找出彼时彼刻的人与事的合理之处,实现自己认知上的逻辑自洽。
可是,我们把过去认识的很深入,包括用自己的理解给梳理得认知闭环,也影响不了未来,只能看到一个模糊不清的滤镜。
因为未来存在很多不确定性,未来一定会发生变化,或者说,未来一定会有灰犀牛以及黑天鹅出现,这些都是当下短视的我们无法看清的。
即便有时候能够看到远方灰犀牛的轮廓,可是却预料不到它奔过来的速度究竟有多快。
比如早几年的老龄化少子化问题,这是人口结构中的两大突出问题,是明显的灰犀牛,却没有人想到它们的向我们冲过来的速度太快了,简直是让人措手不及。
曾经的二胎政策只不过是短期刺激一下,然后出生率该降还是降,经过那三年,到如今的龙年,竟然意外的低。
计划永远赶不上变化,现在考虑的事,未来肯定不是这个样子,保持耐心拥抱不确定性吧,这才是能活在未来最大的确定性。
另外,不管当下想得多么周全,资源多么齐全,看起来多么算无遗策,也依然要做出应变预案,留足了容错空间。
05
对于个人成长,动态平衡是一个很好的思路。
总会出现变化,那就顺势而为,分清楚主次。
可以是阶段性的有所侧重,一段时期专注一个方面,也可以是现阶段中计划设定、资源匹配,想办法能平衡,留出冗余,应对潜在变化。
没有那么多重点,重点不会一直都是重点,所以可以因时而变去调整。
成长也是一段段的,不会一直都是一个速度,也不会一直都侧重某个方面。
不同时期有不同的问题,一个时期里也有主次矛盾,考验的恰恰是应变调整的能力。
以上是今天的分享,希望对你有启发,转发是最好的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