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写作课探讨了文章的节奏。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心中要始终装着读者。
用叨叨的比喻就是,在写作中,要有导游意识。作为进入你文字世界的读者,他们就是一群需要你细心引导的游客,一个好的导游,会始终保持着与游客的互动,体现在文章上,就是文章具有饱满的交流感。
昨晚叨叨在微信上和我单独聊了自己上次修改的文章,她给我的评价是“缺乏交流感”。我的文字就像是自己一个人躲在角落轻声地念叨着什么,它更多的是一堆碎碎念和凌乱感受。
虽然我一直知道自己的文章有点注重自我感受,对他人的价值不高,但从未有人如此犀利地用这样一句总结来道破。
我在那个当下有点惊讶,但静下心来想,我一直以来的写作习惯都来自于记日记,日记是一种非常私密的形式,它在无形中让我养成了这样碎碎念的写作模式,但如果一旦你的文章想要突破现状,这种习惯必须改过来。
“你必须抬起头,用眼睛和读者交流。”叨叨在微信里这样建议。保持着和别人交流的心态去写作?我从未被这样告知过。
以前的我,最多能想到,自己文章的问题,就比如我的文章过于自我,那就往不那么自我的方向走。更进一步追问,不那么自我具体要怎么做?我在这个问题上已经停止思考和回答了。
但有些问题确实是需要别人来一眼看穿的。所谓旁观者清。昨天终于找到自己文章的一个症结,很有收获。
这次的写作课更重要的,是讲到了如何做好“导游”工作。在开头的地方就要设置起伏,在过程中要保证逻辑顺畅,而在文章排版上还要做到视觉上的统一和起伏。
叨叨写作课很不一样的地方是,她始终在运用一种产品思维来拆解写作这件事。
在如今这个时代,写作变成了一个非常低门槛的事,只要你会打字,有倾诉和表达的欲望,你就可以在很多个平台上开始写作这件事。我们已经进入了碎片化阅读的时代,在手机上随手点开一篇标题吸引你的文章,读了不到三行,就立即关掉这个页面离开,你在这篇文章上停留的注意力也许不会超过三秒。这篇文章的生命对于你来说,已经结束了。
如何更好地抓住你的注意力?
这是叨叨在精心设计文章这个产品后总结出来的一系列方法和工具。
但多说一句,写作本身是没有那么多条条框框的东西,对于高手来说,无招胜有招嘛。而娜塔莉的《写出我心》则更多地是通过写作这件事来进行自我疗愈,那就像我多年来写日记一样,一切形式和方法都是不需要的。但如果你仔细去研读一篇娜塔莉的文章,你会发现她文字里自有她的玄机,她的文章里有一种特有的节奏,让我心生安宁,这就是高手的无招胜有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