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非暴力沟通》,才知道日常生活中,我们面对最亲近的家人、朋友或者同事,都曾经说过那么多都是“暴力沟通”,不仅没有解决问题,反而让彼此越来越远。
这本书读起来通俗易懂,大量案例都是生活中常见的场景。就好像我也经常对家人说的:你怎么老是怎么样怎么样?这句话本身就带着评判,带着情绪在里面,所以,常常还没有开口,沟通的氛围已经是针锋相对,将彼此的立场放在对立面上。
沟通,不是为了我赢了你,而是为了共赢,沟通是在尊重的基础上进行相互合作。这本书从头到尾核心就是沟通的四个要素:观察,感受,需要,请求。不论是表达自己还是理解他人都是从这四个要素着手。
1.观察—只要说出观察到的结果/事实,不要评判。非暴力沟通不鼓励绝对化的语言,而主张评论要基于特定时间和环境中的观察。
“不带评论的观察是人类智力的最高形式”!
2.感受—用具体的语言表达感受,而非想法。示弱有助于解决冲突,特别是在亲密关系中。
3.需要—我们的需要和期待,以及对他人言行的看法,导致了我们的感受。不要通过指责、批评、评论的言语表达感受,往往适得其反,还不如直接说出自身的需要,其他人就较有可能做出积极的回应。
4.请求—要清楚地告诉对方,我们希望他们做什么,不要用抽象的语言,而借助具体的描述来表达请求,必要时也可要对方给出反馈,确认理解一致。
我看这本书的过程中,脑海一直浮现几次家庭矛盾的场景:“你为什么不懂我?”—不说出需求,的确没人能懂,不要幻想默契或者心有灵犀一点通。“你怎么老是这样子?”—我究竟是哪样子让你不满意了?“什么家务都不帮忙?”—应该要表述清晰你期望对方承担那些家务。甚至在孩子教育过程中,也会经常使用暴力沟通,让孩子摸不清楚父母的感受,从而也无法感受到父母“无条件的爱”。
沟通是双向的,非暴力沟通也要去倾听和体会他人的感受,接收他人的信息,也是从上述4个角度出发,不要分析、提建议、安慰,不要急于表达我们的感受和态度。只需要反馈,表达理解与关注,给对方充分表达的机会。
读完这本书,在生活和工作的沟通中,我会静下心来思考,我的需求是什么?别人这样做他的需求是什么?多用“选择做”代替“不得不”,学着用爱去感受自己、感受别人!
最后,记住这个公式“我观察到……我感觉……是因为……我请求……”,在每个关键时刻都深吸一口气,然后套用这个公式,真诚地倾听、反馈。
非暴力沟通,好好说话,让声音被听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