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级学生接手后,我依然坚持我的微写作训练,一开始我感觉11班孩子跟我前两届学生比,水平差很多,同样的训练题目和要求,能够达到当年水平的极少,我一度给他们贴上标签:这一级孩子是真差。
后来在教学中我开始意识到,我为什么只把差的原因归结到学生身上,如果学生水平很高,那我这个老师得责任又在哪里。不正是因为他们水平有限,才体现了我的价值。我不应该站在那么高的地方看他们,我应该蹲下来,以平视的眼光看他们,去观察分析,调整我跑步的节奏,放慢脚步,低起点,小步子,带着他们慢慢地前行,这才是我作为教师该做的,我应该以学生为中心,而不应该以自我为中心。
我调整了我的训练思路,每次微写作都设计一个训练的小目标。如训练描写,那就多角度多强化形式来训练。
每次布置微写作之前,先上一节写作指导课,平时注意拍照收集素材,在写作指导课上,带他们进行头脑风暴似的思维训练,多角度开阔视野。这样的指导课很有必要,让学生不再无从下手,反而会打开他们的思路,发现原来还有这么多可写的东西。
比如:《今天阳光明媚》重在观察阳光下的万事万物,调动多种感官多角度去描写景物。一开始的训练总会有部分学生在试图尝试,那就大力的表扬。
写作指导课上完,我一定会上一节微写作讲评课,讲评课上,我会把上次微写作写得好的作文,拍照放到大屏幕上,带领同学们分析好在哪里。通过这样的指导课,一方面给了部分学生鼓励和肯定,另一方面,又进行了一次写作指导,下一步的作文又该如何提升。
比如《今天阳光明媚》批改后,我发现很多同学的感悟过于空洞和生硬,看到阳光下的植物,我要刻苦努力学习。这样类似的感悟很空洞,跟事物描写没有任何关系,我意识到孩子们对生活缺少感悟。描写训练好了,下一步就是训练他们用心体验,写出真情实感。
我用手机拍摄了一些阳光下的落叶,阳光下的操场、小草、小花……带他们进行了头脑风暴思维训练,用心去体验万事万物。通过半节课的训练,我发现孩子们的思维慢慢打开了。
继续布置《一片叶子》微写作,同样先上写作指导课,拍摄了很多各种环境情境的叶子,带他们先去观察,分析如何描写,如何让描写更形象生动。再带他们去感悟叶子。
收上来的微写作,甚是让我满意,描写越来越好了,更让我欣喜地是感悟越来越真实,越来越有深度。“这凄美的落幕竟是叶子给大自然最后的献礼。”“这种美是独特的,独一无二的。我们也要做自己,不在意别人的眼光”。这样的感悟确实让我很吃惊。
这次讲评课的目标就放在感悟上,同样的拍照做课件讲评。为了再次强化描写和感悟,继续布置《冬之晨》微写作,指导课上,我发现孩子们的眼里有了光,七嘴八舌说个不停,看来是对微写作越来越喜欢了。关键是我发现我的孩子们水平越来越高了,不仅仅在于说冬天早晨的冷了。温暖、坚持、不放弃、责任……对生活对事物也有了独特的感悟。
当我翻开2017级学生同题作文后,我发现我现在的学生比当年那批学生水平高多了。仅仅有目的训练了两次微写作,学生水平竟有了这样突飞猛进地提升。
回过头再看11班孩子,他们还是很有潜力的,特别是在写作方面的,关键在于我如何去挖掘,如何去引领他们。学生里的“生”,是指学生自己在生长,因此我们要激发他内在生长的因素。
学生的潜能无限,只要有适宜的环境,其生命力就会被激活,潜能就有了喷涌的可能。关键在于教师有意识去挖掘,我始终坚持一个理念备课:在我的语文课堂上,要看得见学生的成长。眼里有学生,心中有成长,那就是一节好课。
同时我认为,如果教师有很好的读书习惯和写作兴趣,有扎实的学识和丰厚的底蕴,在课堂上可以引经据典,旁征博引,那么他的学生也往往会在无形之中去热爱阅读、热爱写作、热爱文化。
我也会继续我的微写作之路,继续有目的训练学生的写作,必将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