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写和大熊猫文化创意产业基地有关的文案,大量地上网找资料。有些资料是图片形式,我想把里面的文字用在我的文案里,就先把图片截到微信中,然后使用微信的“提取文字”功能,这样就将图片中的文字复制到我的文案中了。
只是微信识别必定会有误差,有个别的字就会识别错误,比如,很多地方 “熊猫”被识别成了“能猫”。有趣的是,因为这次的文字识别错误,让我看到了“人脑在阅读时会自动修正错误”的事情真实发生了。
我的文案中不断地提到“熊猫”、“熊猫”,而那几个混在其中的“能猫”,不仅我自己在写文案、阅读文案时没发现,后来领导过目,再后来大家一起过文案的时候,都没发现。直到最后文案被放在会议室一面墙那么大的屏幕上,换了个环境又换了个视角,我才突然看到一个“能猫”。如果我不主动指出的话,其他人仍然没有发现。后来我自己回到电脑上逐句逐字地修改,才发现还隐藏了好几个“能猫”。
我们的大脑,自动将“能猫”都修正为“熊猫”了。
最近开会比较多,开会的时候,大家都会边听边记录下自己认为重要的内容。很有意思地是,对同一次会议的内容,大家记录的侧重点各有不同,甚至有人记录下的内容,另外的人连印象都没有。真是充分验证了“人只听得见他想听的话”这一理论。
幸好现代科技发展得足够先进,每次都有会议录音,并且可以一键生成文字记录。虽然语音识别出的文字难免会有错误,但足够我们对着各自的会议记录查缺补漏了。
我们公司有个老同事,在公司工作有二十来年了。我们公司自从午饭给大家提供盒饭起,就订的是丽华快餐。很多在公司工作超过三五年的同事,都吃腻了丽华快餐,经常是要不自己带饭,要不订外卖,反正是受不了天天吃丽华。但是这位老同事就很神奇,他不仅对丽华没有任何排斥,甚至在我们公司某几次尝试改订其他外卖后,特意声明,如果再有订其他外卖的时候,麻烦仍旧给他订丽华,他觉得其他外卖都不如丽华。
有时候工作比较忙,需要晚上加班,其他同事如果中午吃了丽华,晚上宁肯泡方便面也不愿意再吃丽华了。只有这位老同事,虽然中午、晚上都是丽华,天天同样的味道,差不多的菜式,依然甘之如饴。
我每天上班下班都要路过一个中学,在共享单车广泛普及的现在,只有中学学校外,还能看到大量的、一排排摆放整齐的私人自行车。这些学生们骑的自行车百分之九十都是山地车,有大众品牌,也有高档品牌。但不管这些山地车或酷或普通,它们都被安装了车筐——有的山地车酷酷的连挡泥板都没有,也特意在车轮两侧先加装了支架,再装上车筐——这也是没办法啊,虽然少年们都爱酷,但书包确实太沉了,中学生的书包基本要二十斤以上,天天背着二十多斤的书包上学下学,时间长了谁也受不了,还是放车筐里吧。
早上又下雨了,下雨就会路滑。每次过马路走在斑马线上的时候,我都特别地小心翼翼,因为我看过几个视频里说,雨天斑马线特别滑,走在上面一不小心就会摔倒。有的视频还会放一些以往行人摔倒的案例,曾经有一个高中生跑着过马路,在斑马线上滑倒,身体后仰着摔了下去,后脑勺重重地磕在柏油马路上,人就这么没了。
除了斑马线,再总结两个我认为雨天走在上面特别容易滑倒的地方:一是停车场画停车位的白线,这和斑马线是一个原理,这种划线的涂料遇到水后,表面会形成一种膜,特别滑;二是过街天桥踏步起止两端的盲道砖——我感觉铺在过街天桥上的盲道砖材质其实不是砖,可能是某种合成材料的面层,湿了之后特别滑。
这两处地方我在下雨天都曾有过不止一次滑倒的经历,印象深刻,所以现在每次在雨天走过这两处地方的时候,我都会加倍小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