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步:破题
快速了解全书,找到关键问题
要想成为书的主人,让书服务自己,首先要知道书到底在讲什么?核心的观点是什么?
怎么才能知道书在讲什么呢?
我们大部分人都觉得,那不就需要把书从头读到尾吗?不读完怎么知道讲的啥。其实这还是一个比较被动的办法。
那如何在很短的时间,了解书中讲啥呢?
拿到书,先看四大板块:封,目,序,尾。
绝大多数的书,把这四个部分读完了,基本就知道作者想告诉我们什么,要解决什么问题了。
封是指书的封皮,包括前皮和后皮,包括书的名字,副标题,提炼的书中的关键话语和金句,以及一些推荐人的评语,能让人基本了解作者的核心价值是什么,要解决的问题。
目录是作者创作整本书的核心逻辑所在,我们通过目录的各章节小标题基本可以知道作者是如何推演出内容的。通过读目录,就对阅读这本书有一个大致的地图,化被动为主动。你可以直接翻到非常感兴趣的章节来读,读的时候可能涉及前面章节的内容,再翻回来读,都可以。
序言,往往是作者描述写作的背景、目的以及可能把书中核心的观点表达出来。
结尾,经常是全书的总结,作者经常在结尾出把全书的结构和要点再进行阐述,或者拔高一下进行深度概括。这时候就又可以快速的知道这本书到底是在讲什么,要解决什么问题。
第二步:准备
先写出自己的答案,再看作者的答案
看完了封,目,序,尾,知道了作者要解决的问题,是不是就可以一页一页寻找答案了。
非也,这个时候,应该合上书,思考一下,作者要解决的问题,自己在生活中是如何解决的,猜一下,作者有可能是怎么解决。先有自己的思考,再与作者进行对比,这样更高效。
主动阅读就是要不断满足自己好奇心的过程。要好奇,作者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他用了什么方法,跟我有什么不同呢? 这样读书就成了你跟素未磨面的作者进行了一次跨越时空的交流,这是读书最大的乐趣和魅力所在。
所以读书不是为了一页一页读完,而是在读之前你就知道作者要解决什么问题,你心中有一个答案,但又好奇作者的答案是什么。你才会兴高采烈的读下去。这样你读的书越多效率越高。
把读书当做一个论述题,你先写下你的答案,然后再看作者的答案。
第三步:钻研
结硬寨,打呆仗
把书中,作者提供的知识和自己参悟的道理,变成自己的行动力,没有行动力,“懂再多道理,也过不好这一生”。
读书的目的是改变我们的生活,而不是为了把书读完,或者一年读多少本书。
把一个问题,知识,掰开了,揉碎了,要思考三个层次。
1.刚才作者的这个知识,我以前是怎么做的,谁的更好呢?找方法本身的差别,也就是现象层的差别。
2.作者这个方法为什么起作用?作者为什么能想到呢?努力思考这个过程。
3.想办法运用到生活中,这个方法还能不能用到其他什么领域?
第四步:扩大战役
是否精读研读反复读
许多书,并不一定需要全部读完,而是掌握他的核心观点为我所用,而如何他的核心观点只有一两个,你已经充分消化了,那就没有必要再去读完全书了。
市面上的许多畅销书,读20%就把他们80%的核心内容给掌握了,根本不需要把书从头到尾完全读完,但有时候也会遇到一些真正的好书,一些硬书,那就真需要从头到尾,一字不差的读完。李笑来读《Beyond Feelings》时,把书一字不差的敲了一遍。
第五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