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5 周记(2018.12.10-12.15)
本周金句:
具备“破维”能力的人,往往都有这几个共同点:
1、比起向外索取,他们更愿意向内探索。
2、比起等待答案,他们更愿意自己找到答案。
3、比起被动吃苦,他们更愿意主动改变现状。
所有成长的路,最终都会指向向内探索的方向。
一、行者悟
1、持续精进
本周几乎全程出差,是兵荒马乱的一周。并不是说出差一定有多么辛苦,而是出差打断了平常一以贯之的工作生活规律,计划变得非常不稳定,极可能因为突发事件或不可预知的因素而被打乱。这种情况下,如何保证完成每天的核心目标,就变成了一项挑战。
108行动营中午发出一篇文章《真正的高手:或许走得慢,但从不后退》,一下戳中了我的软肋。文中有人评价南极探险队阿蒙森的成功是因为好运,而阿蒙森的回答是:“最重要的因素是探险的准备如何,你必须要预见可能出现的困难,遇到了该如何处理或者如何避免。成功等待哪些井井有条的人——人们管这个叫做好运气。对于那些不能预见困难并及时作出应对的人来说,失败是难以避免的——人们称这个为坏运气。” 还有下棋、台球、医生等领域的“通盘无妙手”,道理都是:要想走出困境或者取得胜利,靠的都是耐心,而不是某个突发性地、奇迹般地胜利。
关于计划,回顾本周的完成情况,完成最差的就是期货从业资格的备考。无论是否时间充足,但凡有例外情况,头一个完不成的,一定是它;而完成最好的总是运动,哪怕出差,我也保证了每周至少5次、每次半小时以上的运动时间。下周公司调整工作时间,提前半小时上班。而我最先想到的就是提前半小时起床,保证运动的时间。这么强烈而明显的对比,不由得让我反思,同样是列在计划中的目标,为何待遇如此不同?
最重要的原因是,愿望强烈与否。
自从今年迷上跑步和马甲线,我就像上瘾一样无法自拔。一方面,非常羡慕通过运动锻炼出的充满线条感的挺拔身材;另一方面,是享受运动带来的多巴胺,以及运动后充满活力的精神状态;最后,运动是延缓衰老、加强身心健康的不二法宝,我希望我的60岁,依然能鲜衣怒马永远少年。以上三点导致我对运动的强烈渴望,当发现自己的既有健身计划遭遇瓶颈,不能带来身材上的变化时,我果断剁手——请私教。这些当机立断的行动都源于我强烈的渴望,哪怕有千难万难,我也要勇往直前。
对比起运动,通过期货从业资格考试的愿望就不是那么强烈。第一,我并非用它来换工作,只是希望自己能系统地学习一下期货相关知识;第二,目前还没计划实操炒期货。期货的门槛是50万元,风险很高。即使有这些资本,我也不敢贸然投入,只是想在门外观望观望。第三,歧视期货从业资格考试的难度。它只是一项入门级的资格考试。潜意识里觉得难度应该不大,随便突击一下就行了。
战略上的不重视以及战术上的不执行,导致我目前期货备考的进度远远落后于计划。今天把剩余书本内容与剩余复习时间统计一下,发现从现在开始到考试前一天,我需要每天复习40页书才能看完两本书,而完成这项任务每天至少需要2+小时,生生地把自己从主动变成了被动。当然,其间有无数的借口,比如:同事聚餐、出差、学习投资课程等等。再这样下去,这门考试就只能是走走过场了。
持续精进的精髓与复利的威力一样,日拱一卒功不唐捐。阿蒙森南极探险的规划与柳比歇夫关于时间的规划从本质上也是一样的:预见可能出现的困难,及时应变,想法设法地完成预定目标。真正的高手,不是一次精彩绝伦的“妙手”,而是一步一个脚印的付出。管清友在他的股票课里也提到,真正炒股的高手,比的不是脑子多么聪明,而是耐心。股市里不乏某个时期涌现出的“昙花一现”的大佬,但巴菲特却只有一个,他并非一次投资就挣50%,而是保证每年投资回报率不低于20%。高手,是持续、稳定地精进。
2、舍与得
本周加入了K叔新开的108行动营,2小时名额销售一空,可见小伙伴们的热情高涨,我是幸运的一份子。水湄姐说,如果72小时内没有采取行动,多半这件事情就做不成了。K叔也说,我们经常买了一堆课而没有上完,似乎买了就等于我们掌握了课里的知识,后面就没有然后了。到目前为止,我报了而没听完的课应该超过10门了,它们都躺在这个或那个平台的”已购“里,悄无声息地落灰。原本是打算听完这些课的,但总有新的好课冒出来,让我心痒难耐,就像女人柜子里总是少一件衣服一样。然而,买课与购物一样,都会上瘾,要有意识地慢慢消减。
我发现自己不是一个能同时handle很多事情的人。当待完成事项增多时,我的心情就会变得烦躁,无法保持专注,做着A的时候想着B,做着B的时候想着C。就拿今天的计划来说,我列出的核心计划有6项,所需时间加起来超过8小时,到目前为止,只完成了2项,还有2项在进行中,剩余2项基本没动。这就是想一口吃个胖子的结果。虽然花费的精力很多,但完成情况并不好,而且很有挫败感。
有鉴于此,在108行动日志中,我只列出了3个核心目标:期货从业考试、练出马甲线、系统学习投资课程并实操。如果能够完成这三项目标,这108天对于我来说就是非常成功的。虽然我知道自己可以完成得更多,但我更希望生活和工作学习有一个平衡,不是靠打鸡血活着,而是养成习惯,可以慢一点,但不要后退。
已经过了热血澎湃的20岁,生活需要一些激情,但不是三分钟热度。有舍才有得,也许在别人看来,自己不是那么励志,那么成功,但自己觉得OK就好。已近不惑,少了些激情,但多了些耐心,每天比昨天进步一点,就很好。
3、时间记录
本周“投资”、“陪孩子”、“睡觉”时间较之前减少1小时以上,而在“通勤”和“聚餐”上的时间大幅增加,直接原因是出差,也从侧面反映出我对于计划被打乱明显缺乏应对,任由核心目标随波逐流。如果我是南极探险队的领头人,估计要全军覆没了。
好在有了努力的方向:如何在变化的环境中保证完成目标?估计是个长期课题,需要持续改进和实践。
二、流沙河
本周听课时间减少,输出更是乏善可陈,贴一张《保险课》的思维导图吧。
三、欢乐颂
1、出差4天的情况下仍然坚持运动5天,觉得自己好赞。马甲线不远了。
2、咬牙买了私教课,上了2次,感觉很好,有人指导纠正动作还是很值得的。
3、出差这几天宝宝说想我,但也没有太想,让我觉得很欣慰。
4、近期宝宝写作业总是到很晚,我和姥姥都很着急,好在,她说愿意接受我的帮助,提高作业效率。
5、出差穿了长及脚踝的羽绒服,看着很夸张,但到矿上就觉得,还是要穿那么多啊。
6、发现领导是个暖男,既能掌控大局,也会关注小节,尊重下属的想法,也敢于放权,非常值得学习。
7、双十二退货一件,又节省开支了。
四、凡人歌
1、萝萝的作业
这学期萝萝的作业量明显加大,最近一个月几乎都要11点才睡觉,对于四年级的小学生来说,这个作息时间显然不合理。对于不能按时休息,姥姥的反应是最大的,虽然嘴上不说我,但心里肯定是埋怨的,甚至亲自上阵督促萝萝写作业,用到了唠叨+批评指责+帮忙的模式。我哥打来越洋电话,苦口婆心地告诉我不能太过放任,要抓好孩子的学习习惯。
对此,我脑海里出现了好几种声音:(1)爱与自由。作业是孩子的领地,要让她自己去体验,经历混乱是必经阶段,她自己会慢慢调整。(2)老师的声音:孩子的作业家长要督促,不要放自流。(3)姥姥的声音:孩子是长身体的阶段,怎么能这么晚还不睡觉呢?(4)哥哥的声音:你对萝萝太放任了,早在一、二年级就应该抓习惯,现在就不会这样了。
我很纠结,但也和萝萝交流了自己的想法:一是写作业这么晚影响休息,身体会受不了;二是问她班上其他孩子写作业的时间;三是问她是否需要帮助。
萝萝说,其他孩子没有写作业到这么晚的。她也想早点睡觉,愿意接受我的帮助,共同提高写作业的效率。还说,之前上托管班写作业就挺快的,因为想让我早点接她回家。
我的初步计划是:下周开始陪作业,先从预估每项作业时间开始,引导萝萝用目标倒推法,例如:希望八点钟之前完成作业,倒推写作业的时间是2小时,然后分配时间到每项作业上。看看这样能不能提高效率。
2、不良体态
私教课感觉“被套路”了。周六第一次正式上私教课,教练指出斜方肌过于紧张,导致练肩背动作难以找到发力点。于是上了一节放松体验课,康复教练指出我圆肩以及右侧骨盆侧倾的不良体态,让自我感觉良好的自己备受打击。在私教和康复教练的双重游说下,下单放松课。
今天上完私教课放松时,康复教练说全场的人他都能找出体态上的毛病,包括在场的私教教练。放松时斜方肌与肱二头肌只是有些酸疼。教练说曾把两个女生按摩哭了,我的毛病算很轻的了,所以没有推荐康复课,只是推荐了放松课。
虽然有“被套路”的感觉,但觉得放松课还是有效果的。教练按摩的力度比按摩店大多了,当时不是享受而是难受的感觉,按摩完毕身体就比较轻松了。放松课谈不上“雪中送炭”,但一定可以“锦上添花”。
五、变形记
1、已读书目
序号 书名 读书时间
1 每周工作四小时 5h
2 每周健身四小时 3h
3 我的晃荡的青春 3h
4 穷查理宝典 2h
5 三十岁前的每一天 3h
6 小狗钱钱 3h
7 奇特的一生 1.6h
2、本周计划完成情况及下周计划
六、聚沙塔
以下这篇文章来自《张德芬空间》,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来越觉得每个人的成长都是一场自我较量、自我角逐,别人的评判、世俗的价值观都是外在的,它们不能决定自我的价值感和幸福感,唯有听从心的声音,跟随心灵召唤的前进,才是真正的自我成长。
《最有力量的成长,都是一场蝴蝶效应》
2018年,谷歌的全球搜索关键词是“good”(好)。
世界上发生了哪些好事?
如何成为一名好舞者?
如何成为一个好的倾听者?
好孩子在哪里?
怎样才算是好老师?
其实在今年,过一段时间我们总会接收到一些“不好”的能量,比如事故,比如灾难,如果落地到我们身边,就是争吵、伤害、分离、病痛……
正是因为这些不顺,所以无论是作为父母、孩子、伴侣,还是作为“自己”,在这一年,大多数人的诉求都指向一个大趋势——如何变得更好?01
改变命运的,不是时间
当身处此时此地,作为人的局限,我们很难看清楚“变好”的方向到底在哪里?
我们总会为眼前的事情困扰,金钱、各种关系,以及各种遭遇,不明白发生在自己身上的这些事,最终会把我们引向哪里。
为什么有的人一年就能暴风成长,而有的人花了五年还在原地打转?这些都是看待自己人生的视角决定的。
朋友五年前得了抑郁症,那时她的状态时好时坏,问她是什么支撑着她度过艰难,她说“是一个念头”:
现在再难,也要撑下去,我知道十年后,现在这些都不是事。
表妹现在在500强的公司做得风生水起,尽管她高中时曾为了初恋寻死觅活。现在距她高中毕业已经过去十年,她说:
现在看以前的自己,像是在看一个低维度的人,我站得很高,看得很远,当年觉得天要塌了,现在觉得不过如此。
这就是所谓的“过来人”对于生命的体验。十年前觉得:
这份工作会把我压垮。
这个男人会毁了我的人生。
这个问题如果不解决,我就没救了。
可是现在呢,所有过不去的槛,经过五年十年,都会被盖上一个“不过如此”的戳,因为这就是成长——一路成长,就是一路升维的过程。
就像在高楼上俯瞰地面,在飞机上俯瞰城市,在宇宙中俯瞰地球,一步一步,随着视野的扩大,问题都会从蚂蚁变成尘埃。
所以真正改变命运的并不是时间,而是你看待命运的角度,你是仰视还是俯视?02
所有升维的人,都在向内看
当你意识到自己的问题时,说明你在觉知,而觉知往往伴随着清醒的阵痛。
当你想要的是财富、美貌、青春,你会一直向外索求,背负越来越多,渐渐迷失,如同慢性的降维打击;
当你想要的是灵性、喜悦、本自具足,你的满足感来自自己,你会习惯和自己对话,从自己身上寻找答案,一步步提升维度。
太多的人,都像在沙盘里来回逡巡的蚂蚁,看到的只有眼前的苦和难,走不出局限,以为自己历遍沧桑,其实只是在原地打转。
而活得更高级的人,早已跳脱出来,他们把命运的议题牢牢掌握在手里,以更高维的视角,俯瞰着这片沙盘的变化——这就是“破维”者。
具备“破维”能力的人,往往都有这几个共同点:
比起向外索取,他们更愿意向内探索。
比起等待答案,他们更愿意自己找到答案。
比起被动吃苦,他们更愿意主动改变现状。
所有成长的路,最终都会指向向内探索的方向。
最后的最后,
自律让梦想照进现实——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