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名称】《精神活动(叔本华:我们对待自己的态度)》
【作者】幸哉杏在
【读文感悟者】入梦出现
喜欢读你的文。
这个世界,唯有爱可以疗愈人间更多的伤痛和疾苦。爱就像一种能量,必须自己能量足够多,才能疗愈别人,自己极度痛苦,就根本无聊疗愈别人,甚至会伤害别人。负面情绪像瘟疫一样,会传播,有点相似的道理。
文中提到一种人:你痛苦,别人不痛苦,你就感觉到世界的冷漠。别人不欣赏你的行为,就是别人没有爱心,没有智慧。愤世嫉俗,像个救世主一样,还特别喜欢表现自己的“正义”感和“忧国忧民”之心。
这种人,的确是有不少的,我周边就有,我深有体会。
我本人很讨厌这样人,可是,我明白对他们无需关注,可是无法让自己不讨厌这样的人。要知道,讨厌这样的人,很累,也很耗费自己的能量的,让我有点痛苦。痛苦的时候,我就不说话,出去走走,或者写点东西,慢慢就过去了。
我需要丰盈自己的精神世界,让自己从痛苦中走出来。
希望有一天,自己可以如文中所说:从痛苦绝望中醒来,世界已经完全不同。希望不同的那个世界,是一个我自己眼中更加美好的世界的模样。
【文章名称】《达克效应之走过绝望谷》
【作者】幸哉杏在
【读文感悟者】入梦出现
读此文3遍了,似懂非懂,只是还是可以汲取一些向上努力的正力量。
所以,记录下知识点,和点滴感悟。
“邓宁-克鲁格效应”就在我们身边,这些思想也曾在脑海中像碎片一样漫天飞扬,只是因为知识浅薄,未能形成如此清晰的概念。
1、 第一象限:不知道自己不知道。(巨婴)
2、 第二象限:知道自己不知道。(自信崩溃区,跌入绝望谷)
3、 第三象限:知道自己知道。(开悟之坡,智慧)
4、 第四象限:不知道自己知道。(大师)
作者通过分析自己对农村养老金的这事情,仔细分析自己处于前三个象限的不同心理反应,来印证这个达克效应。
第四象限呢,作者认为自己还是不大了解,所以难以有切身体验。如果非要说,或许就是,那种熟能生巧的盲打、遇见事情一眼就能洞穿的大师、开车对刹车键的操作像本能反应一样敏捷,等等。
文章下半场,立马回归主题“走过绝望之谷”,希望大家珍惜这种痛苦的感觉,无论是身体的还是精神的,坚持,然后努力多读书、多锻炼、多拼搏,去提升自己的认知,便可以突破绝望之谷。这个时代总是给有认知的人足够的空间。
既然来到这个世界,坚持一下下,努力一下下便能突破。
好吧,我就相信作者了,持续坚持学习,坚持悟,总能走出绝望谷的。
知识点备忘:
达克效应(D-K effect),全称为邓宁-克鲁格效应(Dunning-Kruger effect)。它是一种认知偏差现象,指的是能力欠缺的人在自己欠缺能力的基础上得出自己认为正确但其实错误的结论,行为者无法正确认识到自身的不足,辨别错误行为。这些能力欠缺者们沉浸在自我营造的虚幻的优势之中,常常高估自己的能力水平,却无法客观评价他人的能力。
2000年的高校诺贝尔奖心理学奖颁给了来自Cornell University的Justin Kruger和David Dunning,因为他们的一篇报告《论无法正确认识能力不足如何导致过高自我评价》,报告所写的内容被称为"达克效应"(Dunning-Kruger effect)。文中说到:“无知要比博学更容易产生自信。”(查尔斯·达尔文)。
“我们这个时代让人困扰的事之一是:那些对事确信无疑的人其实很蠢,而那些富有想象力和理解力的人却总是怀疑和优柔寡断。”——贝特朗·罗素
“最好的,缺乏说服力;而最糟糕的,是充满激情的强度。”——W.B.叶芝
Kruger和Dunning通过对人们阅读、驾驶、下棋或打网球等各种技能的研究发现:
1、能力差的人通常会高估自己的技能水平;
2、能力差的人不能正确认识到其他真正有此技能的人的水平;
3、能力差的人无法认知且正视自身的不足,及其不足之极端程度;
4、如果能力差的人能够经过恰当训练大幅度提高能力水平,他们最终会认知到且能承认他们之前的无能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