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誉满天下,谤满天下”的孝庄太后一样,古往今来,但凡成就大事的人,或多或少都受人争议。如今,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任何事情都能在瞬息之间传遍全球。要想做好任何一件事情,都不可避免地被别人议论,而不被别人议论的唯一原因,或许是我们的工作根本没有引起别人重视和注意。
所以,我们不但要不在乎背后的议论,更要以包容的心态去面对和承受别人的非议。何况世界上根本就没有那么多对错、输赢,纠结于对和错,输和赢,会失去生命中的所有。但是,如果不讲对错、输赢,应该讲什么?有效!就是基于目标,进行有效的工作。为了证明自己的论点是对的,我们可以找到无数的论据,但我们更需要做的是,追求生命的有效性。
这就如同汉字“回”字,对于还未成熟的领导者而言,“回”就是原本内方外方的状态,其中,“外方”就代表我们根本没有学会做人的道理;而当有一天“回”变成外圆内方,意味着我们对外面的世界有无限的宽容和理解,但内心却始终坚持自己梦想,不去解释只去付诸行动,这是一个管理者真正成熟的表现。
做事先做人,商道即人道。几千年前,老祖宗就曾用一枚内方外圆的铜钱的图案告诉过我们,做人也应该学会内方外圆。能够坚强的面对生命中所有的不完美,坚持自己的原则。可是,我们也要学会去接受这个世界的不完美,学会圆容,宽容地去面对每一个人、每一件事,温柔勇敢地付出。
也许当我们真正明白了这个做人的道理,也就拥有了那枚内方外圆的钱,拥有了我们穷尽一生所追求的财富。就好比康熙与伍次友、纳兰明珠之间纷繁复杂的关系一样。伍次友一心只想着国家大事,并不在乎人们对他的看法,因此才会将康熙(此时的“龙儿”)当成平等的朋友,与他探讨只是两个志趣相投的少年一腔热血之心。
纳兰明珠则在第一时间认出了康熙,虽然从人际关系上是他的善于观察和心细。但若从人性的角度,纳兰明珠太过于精明,而往往很多时候聪明反被聪明误。
所以,我们才会看到,纳兰明珠一生也只是康熙身边的一位臣子;而伍次友,康熙一直敬重他为帝师,并在做重大决策时向他请教。两人从根本上来看,其最终结局是不一样的。
纳兰明珠太过于现实,注重眼前利益,明珠在康熙朝各个重大事件中扮演了相当关键的角色。同时作为封建权臣,他也利用皇帝的宠信独揽朝纲、结党营私,在封建统治集团的内部斗争中经历荣辱兴衰,最终难逃失势的结局,临了也是落得个不得善终的结果。
而在伍次友的身上,几乎凝结了中国古代所有传统书生的优点。他忧国忧民,他以苍生为重,他才思敏捷,他不畏强权。他洒脱,但面对与苏麻之间的感情,却洒脱不起来;他才思敏捷,却参不透康熙的真实身份;他尊儒术,却对政事有着自己的看法;他虽然只是个秀才,但他的才华却在乎百姓、天地。
伍次友不攀权附贵,拿得起放得下,才有了后来的离开皇宫,过一人自在逍遥的生活,这是成大事者进退自如的另一面。
——文章节选自“大师兄点评清三大帝”第一部《向康熙学战略》,新书首发预售中,欢迎联系预订!
《向康熙学战略》-研读企业创业的艰难与战略决策之道;
《向雍正学用人》-探寻企业规范管理与识人用人之道;
《向乾隆学领导艺术》-破译职业经理人领导艺术与家族企业传承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