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下午我试上了人教版四年级下册《平均数》。我将从教材内容,学生学情,教学目标及重难点和教学过程几个方面进行反思。
《平均数》是选自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的内容,它是在学生认识条形统计图、并能根据统计图表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之后进行教学的。在统计中,平均数常用于表示统计对象的一般水平,它是描述数能力。但是平均数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全新的概念,所以应着重让学生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并在此基发展统计观念。 本节课所面对的是四年级的学生,他们已经具备平均分的基础知识,并且有初步的合作意识与合作础上掌握计算平均数的方法。这就要求作为老师的我需要结合学生特点采用合适的教学手段及充分利用教具学具等资源在上课过程中给学生多加引导。《课程标准》对这部分提出的要求是“通过丰富的实例,了解平均数的意义,会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结果为整数)”。为此我设定的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初步学会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经历用平均数知识解决简单生活问题的过程,积累分析和处理数据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平均数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体验学习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
第一,我以谈话导入,了解学生在生活中对平均数有哪些认识,以及想学习哪方面的知识来开始我的这节课。第二,以四年级篮球比赛为情景贯穿整节课。让学生独立思考,女生队平均每人投中5个球,这5个球是怎么来的。完成学习单并在小组中讨论。从学生汇报中,提取移多补少法和先合再分法,都是使原来不相等的几个数,变成同样多的数,从而揭示课题。“想用一个数来代表女生队的水平,你觉得哪个数比较合适”,让学生在讨论中感受平均数的意义,接着出示例2,让学生通过思考“哪个队成绩更好?”“估一估两队的平均数是多少”“男生队的平均数会超过9吗?会比4小吗,为什么”等一系列问题,从中感受平均数是在最大值和最小值之间的特点。并让学生动手算一算男女生队的平均数,进一步强化平均数的求法。第三,通过一组数据中每个数据的变化,会引起平均数的变化,体会平均数是容易变化的。最后进行练习巩固。观察数据:65,70,80,85不用计算,他们的平均数是( )1、65 2.85 3.60 4.75 2、下面说法正确吗一条小河平均水深0.8米。小明身高是1.3米。下去不会有危险。A、正确 B、错误
针对自己的上课情况,结合专家和同伴的交流,我有以下几点反思。 一、对本节课平均数的概念不够深入,只是蜻蜓点水。平均数的求法有两种,一种是移多补少,另一种是先合再分法。对于移多补少,得到平均数,学生的学习不够深入。我将对我的课堂做些调整:(1)给学生足够时间动手画一画,移一移,(2)小组讨论;(3)再汇报交流。对于第二种先合再分法,等移多补少理解透了,我们再来教学第二种方法,先合再分法。
二、整节课的时间把握不够。对此我有以下理解:第一、整节课的内容太多,可以把平均数容易变化这个特点删除。把重心放在平均数的概念上。
三、每次活动结束的时候,应随机挑人,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当学生没有掌握好的时候,我们再请其他同学来帮忙。当时间到的时候,有部分学生未完成的,我们可以用“别着急,我们先听听别人怎么想的”。
四、对于问题的设计,答案应尽可能的有干扰项,这样可以让学生有深度思考。 五、学生作品的展示。首先,应该先对作品的对错有个判断,然后再比较结论相同,过程不同的。我们采用类比的方法,只要学生说的有理有据都是可以的。
六、对于无效作答,我们应该点名出来,提醒孩子上课要认真倾听。
七、课件文字太小,尽可能大,课件简洁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