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随李渔的《闲情偶寄》取经“苦中作乐”的法门,原来生活里的衣食住行都可以如此。人生实苦,可苦中作乐的人生才算得上滋味丰富,不至于寡淡。
关于吃,原来在吃中也可以调和身心与天地自然相应。想想当下的自己,对待吃,或者是放纵的大吃一顿,或者是日常里的随便对付一口。可是,如此的吃是否就是对待人生的一种应付呢,又或者是我们性灵对于自然万物的一种麻木呢?吃菜,食之本有自然的清味,知其本有之味也。中午做饭,青菜和笋芽清炒,索性酱油也没放,橄榄油加盐炒了炒,面条就着吃来,脆脆的感觉甚是清爽,嘴里弥漫着青菜本有的清脆清香,忽然有种热泪盈眶的感觉。原来,忽然对厚重的口味有了一种清晰的不喜欢,对青菜有了深切的亲近感觉。之前自己对于吃饭这件事的执着,在这样的真实味觉里有了松动,原来我之前的执着只不过是填补内心的空缺,至于什么味道,自己却是没有品味到的,吃的饭匆匆嚼过,吞下肚子仿佛只有肚子饱饱的内心才有安全,仿佛这吃也成了一种惯性而已。可是,吃其有味,多么幸福。
吃的越是接近自然,内心越是回归质朴本真。内心的尔虞狡诈之心也会慢慢消散。修身之功在时时处处,反观自己对待周遭他人的无感是否就来源于自己对吃的随便和麻木呢?原来修身真的就是时时处处吃穿用度里,不可能剥离开。
给自己留一方天地,那是内心可以安住,安然于此处。人生纷乱如常,得学会自己给自己的心留一方净土。在这样的空间里,与自己相遇,与自己的神明相遇,如同当下的自己,留一点时间给文学经典,我能体会到这一方净土里,我的自在,我的领悟,我的超越,我的打破…可能生活依旧,可是我不再像无头苍蝇一般。我会知道,在阅读经典时,曾经有一些人这样生活过,他的境遇里生活的方式给予当下的自己以启示和洞见。原来,早起做点自己想做的,并非浪费时间。原来,这些所谓的“乐呵乐呵”在他人看来,无法理解的事情是可以坚定做下去的,因为这就是我此生扎根田地的根,这些根就是我此生的天命所在,背后是天的指示天的命令,那里面我此生经历中需要成长的一切试卷和答案。如此看来,竟然有一份兴致和自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