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抚养》语句摘录

心理抚养是心理发生和发展的第一个台阶,即人性的唤醒与情感关系的建立。心理教养是心理发展的第二个台阶,是在初级情感基础上,让情感发展得更为完整。

这世上所有事物都是成双成对地存在,然后相互转换,甚至以相反的方式并存和互补地运行,爱也是如此。父母对孩子的爱在孩子成长的不同时期,表达也是有所不同的。

行为界限和行为规矩,若在六岁前的养育过程中有意教导,他的行为就会体现出教养。

教养不同于抚养,教养应该在孩子接触他人、有自主动作的社会行为之始,随事而教。

教养不需按系统进行,而是随生活进行。

人性永远是立体的,不要因为看到某些丑恶而丧失对人性的期待,也不要因为看到某些表现极佳的人,就认为人性可以很完美。事实上,任何一个人的本性都含有阴阳、善恶二性,有时可以表现得非常美好,有时某让人难以接受。

父母要让孩子知道,即使没有做错,在被人冤枉时,一个人仍然要坚信自己,有以此证明或考验自己的心理勇气,这才是用大智慧养育孩子。

性格表现的行为一定是一个人经常出现的行为,习惯性的行为模式,甚至可以是他的行为风格。

“社会行为”的含义是指此种行为只会发生在与他人有关的活动中。

凡“后天形成的行为或反应”还有几个重要特点:

一、行为的第一次会对性格形成很大影响。

二、凡是与人互动的行为发生的时间越早,对成年后的性格影响也越大。

三、与互动的人关系是否稳定,抚养人互动模式是否一致,对其成年后的性格影响也很重要。

四、人进入青春期时(14周岁上下)性格基本成形,到成年后(18周岁)性格基本稳定。

性格就是人来到这个世界后,在生命的早期与身边人的互动中经过不断重复逐渐形成的稳定的社会行为方式。

好的性格能在心里有别人,这种性格不仅可以弥补相貌、外形等不足,还可以弥补能力的不足。

性格,可以决定一个人的人际关系,人缘好的人大多有一个好的性格。

以上语句摘录于李玫瑾《心理抚养》第六章,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有爱的抚养一定是有话的。女性与男性相比更爱说话,想必这也是是老天的一种用意,因为母亲在心理抚养中担负着最重要的角色...
    喵喵星汪汪阅读 183评论 0 3
  • 人的心理发展是从被动接受养育和教育到主动寻求自我发展,从受外部影响到自己修身养性。这是一个逐阶晋级的过程,人生最后...
    喵喵星汪汪阅读 92评论 0 2
  • 依恋,是人生的第一次“恋爱”,也是人来到这世上的第一份“安全感”。成年人的情绪困扰大多来自依恋期的情感缺失。 依恋...
    喵喵星汪汪阅读 193评论 0 1
  • 心理现象看似复杂多变,但所有的偶然都包含着必然,可以见微知著。 人格始于遗传,成于养育。 情感,需要抚养。这是心理...
    喵喵星汪汪阅读 113评论 0 2
  • 早年不亲自带,对孩子身上的毛病感到扎眼扎心,想方设法要通过后面的严管矫正过来,这是非常糟糕的养育方式。 如果一个孩...
    喵喵星汪汪阅读 106评论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