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恋,是人生的第一次“恋爱”,也是人来到这世上的第一份“安全感”。成年人的情绪困扰大多来自依恋期的情感缺失。
依恋的形成,需要一个稳定的抚养人。每当孩子有需要,这个人能马上出现,孩子就会身心愉悦。
依恋为什么对孩子的心理健康很重要?一是孩子见到熟悉的面孔会高兴,情绪很快就稳定下来。二是孩子跟这个人在一起有种安全感。
钱能生钱即资本,心理抚养就在于积累心理资本,你用辛苦付出拥有了他对你的依恋,你才拥有对他的心理影响和约束力。
在孩子成长过程中,他的天性里既有善的一面,也会有恶的一面,作为父母,家庭养育的智慧之一就是扬善抑恶。
“心理控制力”并非指借助外部具体的强制命令、动作,或者借助钱财等物质资源的力量施加控制,而是通过良好的亲子抚养,让孩子眷恋、依赖、信任你,形成一种依恋情感,从而使他心甘情愿地接受你的要求,信任你的话语,愿意听你的话。
供着养,就是一种宠养,当他成长中出现不好的表现时,你不制止,不表明态度,他脑中就不会形成是非观念,他做事就不会有行为底线,完全凭欲望行事,变得无规无矩,无法无天。
在人们的多方逢迎和百般依顺的情形下,很容易养成一个人作威作福、从别人受罪上取乐的恶习。
心理约束和控制力实质是一种情感的力量。
人性始于情感,一个人情感越丰富,人性越丰满,情感越单一,人性就越单薄。
情感,作为人性的核心,不仅需要在抚养互动中形成依恋关系,还需要孩子在成长中去经历感知别人的感受。
亲情越丰富的孩子,社会性发展就会越好。我们发现,情商高的人往往来自大家庭,来自生活中人员丰富的背景。
要想一个人有健全的人性,一定要在他幼小的时候给予优质的情感抚养,小心呵护其社会情感的大象。
人性始于情感,一个人情感越丰富,人性就越丰富;情感越单一,人性就越单薄。无论哪一种情感,只要一个人内心尚有部分情感,他就尚有人性,如果他毫无情感表现,这个人就毫无人性。
以上语句摘录于李玫瑾《心理抚养》第五章,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