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教育之前的家庭养育,尤其是心理抚养的好坏,可以影响乃至决定人的一生。
人生最重要的不是得到了什么,占有了多少房产或财富,而是经历了多少站点,走了有多远。
人在世间走得越久越远,看到的风景自然就越多。
小聪明是对事的,具有短视性,而大智慧是对人生的。如果想问题时不仅仅停留在眼前的事情上,而是以整个人生来权衡,那么,这种思维方式就非常好。
太追逐生活的表象,人就容易迷失自我。
这种经常把责任推卸给别人的人具有人格缺陷。人格缺陷有很多种,其中一种就是自恋。
人们在找原因时,往往把好的行为和成功的行为归因于自己,而把不好的行为和失败的行为归因于外部。社会心理学把这种现象称为“归因偏差”。要克服这种人性的弱点,人们就要善于反思。
别怪孩子这不好那不好,他现在的一切都拜你早年的养育所赐。
人成年后的问题基本上都可以在他早年的经历中找到影子。
当一个人在童年没有经历过比金钱更重要的“爱的抚养”时,内心就不会拥有哪怕一丝的爱。
一个从小没有被爱过的人,怎会懂得爱别人?一个从小没有感受过快乐的人,怎会拥有阳光健康心态?一个从小没有被尊重过的人,怎会尊重他人的权利?一个从小没有被善待过的人,怎会善待他人?
以上语句摘录于李玫瑾《心理抚养》一书。
在《幽微的人性》与《心理抚养》这两本书中,都出现了“一个从小没有被爱过的人,怎会懂得爱别人?一个从小没有感受过快乐的人,怎会拥有阳光健康心态?一个从小没有被尊重过的人,怎会尊重他人的权利?一个从小没有被善待过的人,怎会善待他人?”这句话,恰恰这句话也是我比较喜欢的一句,我喜欢这个观点,从自身小时候的经历来看,我也非常同意李玫瑾教授的这个观点,一个没有感受过爱、快乐、尊重和善待的孩子,他长大后真的会有各种问题,抚育孩子,需要从家庭做起,从父母做起,要成为一个合格的父母,需要付出很多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