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ai红利》

挣信信息差

1.不知道已经有人拿到了结果。

2.不知道去哪里找有结果的人。

3.不知道找到有结果的人后如何获得信息。

第一段,获得认知红利

第二段,获得打法红利。

第三段,获得工具红利。

怎样才能提升自己的稀缺性呢?

第一,优化效果。理解知识不稀缺,效果才稀缺。用尽一切办法对效果负责。

。知识是不需要付费的,效果才需要付费。千万不要直接出售知识,要始终瞄准效果。你不是在写一本书,而是通过文字让别人少走弯路

第二,突破圈层。理解没有绝对的稀缺,只有相对的稀缺。找到让自己能力相对稀缺的受众圈层。

一是定位自己的专业能力,寻找稀缺圈层。

例如,在律师圈里你不稀缺,来到直播圈里,你是圈里人唯一认识的法律专业人士,他们想知道怎么签协议、付多少违约金,这些都要求助于你。

二是理解自己的圈层需求,寻找稀缺能力。还是以律师为例,你发现律师同行都有打造个人品牌的想法,而只有你率先勇敢地走出去学习和尝试,最终在抖音视频号积攒了几万名精准粉丝。这时,你再回到律师圈,教大家如何做好新媒体,会比专业的新媒体老师更受欢迎。

以上两种方法还可以综合使用,形成第三种方法:向外强化专业,向内彰显先进。

第三,保障确定性。在高度不确定的环境中,确定性就是稀缺,设计确定性更高的机制。

1.7 杠杆

怎样提高挣钱的效率?

怎样挖掘自己的商业潜力?

如何在现有条件下提高收入?

1.8 对标复刻

新手做生意应该如何开始?

如何快速掌握商业的诀窍?

在陌生领域如何规避风险?

理解进化论,你能更好地理解商业。

对标复刻,类比遗传,复制优秀的基因。

任正非说过:“以世界上最好的公司为标杆,先僵化,后优化,再固化。”

对标有三好。

一是能验证你的需求是否存在。

二是帮你找到最短的路径。

三是帮你规避潜在风险

怎样找到合适的对标?

从个人商业的角度,具体可以按照以下三步操作。

第一步,入行不久,对标自己的导师

第二步,小有积累,对标行业优秀前辈中与自己起点类似、能力相仿、拿到结果的人。

第三步,找到方向,不管山高路远,对标人生目标的终局。

如何拆解对标?

远,调查研究。搜索公开渠道的图书文章、演讲分享、媒体报道等内容。我经常能在对标人物的公众号早期内容里挖掘到有价值的信息。

近,深入体验。购买产品或服务并体验,加入社群,直接访谈。用户视角的感性体验和观察互动能带来完全不同的启发。

高,学会提问。提出好问题比找到答案更重要。一层一层不断提出问题,直至把握商业现象的本质。

低,勤于复盘。复盘是逆向拆解的第一步,复盘还原流程要素,有时候你苦思冥想的答案就在流程细节里。

为什么不能一直对标复刻?

一是时间窗口无法复现。抛开外部环境变化谈商业,无异于刻舟求剑。越是有红利的市场,方法过期得越快。

二是赢家通吃的头部效应。拿到先发优势的头部玩家,牢牢占据强势生态位,不断滚雪球,形成头部效应,把上升通道堵得水泄不通。

三是做到行业顶级真的很难。任何一个行业每往上攀升一级,难度都呈几何倍数增长。一将功成万骨枯,能成为前1%的顶级专家固然好,但剩下99%的人也需要找到自己的商业生态位。

对于99%的有一技之长的普通人,如何设计个人商业发展的路径?如何取得非凡的成就?

如果你想取得非凡的成就,只有两条路可走:①在某一具体领域成为最优秀的人(前1%);②在两个或更多的领域成为非常优秀的人(前25%即可)。


专业+行业+新技能=衣食无忧的商业机会

首先,一定要热爱专业。

其次,利用好行业时间差。

最后,尽快升级新技能。总有一些技能是时代的召唤,你不要犹豫,唯一的选择就是看见、相信、赶紧学会,比如内容生产能力——拍短视频、直播等。


高端市场卖的不是产品,而是时间。

最后,在服务中高端客户的过程中能挖掘大量真实的需求。

人设是个人品牌的记忆点,人设三要素:真实、聚焦、稳定。

第一,因为人是很难长期扮演另一个人的,所以定位标签必须基于真实。

第二,因为人是复杂而丰富的,所以定位标签要聚焦某一个侧面。

第三,因为人是不断成长而多变的,所以定位标签需要在稳定的基础上生长。

用户从哪里来

从哪里获取用户?

怎样稳定获取用户?

不同平台获取用户的规律是什么?

每天都能稳定获取新用户是业务走上正轨的标志。

有三种途径获取用户:品牌搜索、算法推荐、社交裂变。

对应有三种获客方案:卡位关键词、放牧平台、打通私域(见图2–5)。

学会讲故事

为什么做内容要学会讲故事?

做个人品牌需要讲什么样的故事?

讲故事有哪些简单好用的方法?

怎样讲好故事?

具体拆解为以下三个步骤

一是套模板。

二是带情绪。

三是统一价值观。


降低内容生产门槛有哪些好用的方法(见图2–9图2-9 降低内容生产门槛的三个方法

一是选择简单工具,不做“器材党”。

二是习惯即兴表达,不依赖逐字稿。

三是找到属于自己的无限选题。


纪录片思维

做内容要学会演戏吗?

要不要研究各个平台的算法?

怎样获得观众缘?

算法的终极形态是模拟人。

观众看惯了“演”,现在要看“真”。

第一张,人物地图。

第二张,产品地图。

第三张,用户地图。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管理的常识》中的祛魅与回归 翻开陈春花教授的《管理的常识》第一章,陈教授以惊人的清晰度揭示了管理的本质——不是高...
    雨露_108c阅读 16评论 0 0
  • 传统软件测试与互联网软件测试的那些差异 很多传统软件测试从业者在进入互联网项目时都会有同感:过去熟悉的方法似乎总赶...
    霍格沃兹测试开发学社阅读 12评论 0 0
  • 37/19/100周六/生活系统优化~小复盘进度 6深度工作(Deep Work) · 核心思想:在无干扰的状态下...
    番茄打卡阅读 19评论 0 1
  • 很多人以为,安全感就是找个稳定的单位、领份固定的工资。可真相是,公司要裁员的时候,一封邮件、一纸通知,你所有的“稳...
    与子同航阅读 33评论 0 1
  • 哑光砖红:彩妆产品经理的职场突围战 一、被否的“小众色” 当林沫把“哑光砖红”唇釉的方案推到彩妆品牌“星芒”的评审...
    繁华三千不过云烟阅读 16评论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