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即将步入真正的自我永恒存在之道。
第二章、早期思想简述
第1节. 从灵魂到大我
4.对“大我”模型的建构
在我早期的思想探索进程中,“大我本体论” 处于核心地位。彼时,我笃定了凭借永恒宇宙大我来实现小我 “永生” 的构想,此后的首要任务便是为这一 “永恒依赖” 找寻适宜的理念支撑,进而构建起一个融合宇宙论、本体论与目的论的模型体系。
为此,我全面搜集相关研究资料,持续尝试引入各类理念,力求丰富并完善大我本体论模型的基质与运行机制。在基质层面,我相继引入基因、时间、量子、维度、信息、暗物质、弦、膜、能量等概念,这些概念均能满足广泛涵盖宇宙万物以及拓展无限时空的条件;在机制方面,我借鉴了太极、本能、振动、原生动物、莫比乌斯环、全息、纠缠、平行世界、熵、大爆炸奇点、盖亚、宇宙脑等理念,它们有助于阐释大我与小我的起始动力和演进目标,赋予二者相同的存在模式。
这些概念和理念的引入与宇宙大我体系相互碰撞,激发出一系列自洽的模型。例如,受中国古老的老子思想、道家文化以及太极图的启迪,我引入“太极” 概念,构建出一种永恒、自启、自动且循环的宇宙模型。我将 “宇宙本能” 的振动认定为宇宙的初始推动力,而太极图中的 “圆点” 则被解读为阴阳波动所产生的宇宙最小物质单元。
又如,我引入“DNA” 概念,视其为连接宇宙与生命个体的基质纽带。遗传基因虽不具备意识,但其 “自私” 且具复制性的本能与宇宙和生命的拓展特性相契合,它既构成了无数小我载体的基质基础,也彰显了宇宙大我的本能创造机制。
我察觉到“时间” 与 “灵魂” 在属性上存在诸多相似之处,诸如时间不占据空间、与空间共生、具有永恒性,且通过生灭来展现其存在等。基于此,我引入 “时间” 概念,大胆地将灵魂等同于时间,直接以时间作为大我和小我的共同基质。如此一来,每个人的时间均成为宇宙整体时间的一部分,从而达成与宇宙的统一。“时间灵魂说” 成为我较为满意的一种模型,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我都将 “宇为我身、宙为我灵,我们就是宇宙本身” 当作核心理论宣言,并认为这是对 “天人合一” 理念的全新阐释。
然而,我探索和引入前沿理念的脚步并未停歇。由于受到“偶然与必然” 这对矛盾范畴的困扰,我引入量子物理学的多世界理论,借此探寻 “我为何是我” 的答案,尝试诠释我们每个人的存在乃是宇宙无数偶然可能性中的一个必然结果。同时,微观粒子的 “空性” 以及远距离量子纠缠为解读大我与小我的链接模式提供了全新视角。
我还提出了将“意识”视为一个维度的观点,并结合“熵”的概念,提出物质熵增过程促进“意识”熵减的观点。此外,我将人类小我视作宇宙大意识的全息载体,并引入 “宇宙大爆炸” 理论,以 “因为我们源于宇宙大爆炸时的一个点,所以我们就是宇宙本身” 的观点来佐证 “天人合一” 理念。同时,结合暗物质、暗能量的概念,我分别提出以一维弦、能量作为大我基质的构建思路。
总之,众多经典理论以及当代科学前沿成果为构建“宇宙大我” 体系提供了充裕的素材。但我时常陷入 “究竟该选择哪一个模型” 的困惑之中,却未曾察觉一个明显的悖论:倘若最终体系是一个终极且唯一的模型,那为何会有如此众多的可选方案都能构建出自洽的模型呢?
那时的我尚未意识到这种困惑的根源在于“独断主义”,更无从知晓 “二律背反、循环论证、证伪和无限后退” 等理念。我沉醉于不断发现新模型的喜悦里,浑然不觉自己正凭借一个个臆想出来的 “枷锁”,将自身封闭在一个个自洽的圈子中。我秉持着 “灵感越多越好” 的观念,认为众多的模型选择恰恰预示着 “条条大路通罗马” 的道理,或许在不久的将来,随着人类对 “四大力统一” 问题的攻克,就能找到那个 “大一统理论”,从而获得最终且唯一的答案。我安慰自己,当下提出的诸多 “猜想”,如同人类思想史上无数伟大猜想一般,将会以创新思路的形式发挥抛砖引玉的作用,推动人类不断趋近真相。
对大我架构的尝试热情持续了很长时间,尽管在早期思想阶段末期,我已将主要精力转移到“主观意识”、“长青哲学” 和 “后人本心理学” 领域,但探索新概念和新机制的行为仍在继续。即便进入中期思想阶段,在我已然与 “大我本体论” 彻底决裂后的很长一段时期内,我依然没有察觉到本体论的顽固残余仍在对我产生影响。这些都是后话,我会在后续适当的时机详细阐述。
接下来,让我们花费少许时间,一同回顾本体论在人类思想史上的发展脉络,从中便能明晰为何我们在追求永恒的道路上会对其产生如此深刻的依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