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的音乐,可以点燃人的情绪,拨动人的心弦,净化人的灵魂,让听众具有强烈的卷入感。
【原文】
子语鲁太师乐,曰:“乐其可知也。始作,翕如也。从之,纯如也,皦如也,绎如也。以成。”
【学习】
古时音乐分六律、五声、八音三大部分。
六律,音律:按乐音长短的标准,分为六律(奇数为阳)和六吕(偶数为阴),合称为十二律。黄钟是六种阳律的第一律,大吕是六种阴律的第四律。黄钟大吕,就是形容音乐庄严、正大、高妙、和谐。
五声,音阶:宫、商、角、徵、羽。类似于朵然咪发嗦。
八音,音色:金、石、丝、竹、匏、土、革、木。如编钟、磬、琴瑟、管萧、笙、埙、鼓鼗、柷敔。这些乐器音色都极有个性特征。
周公为什么把“乐”和“礼”并列为社会管理的两大体系?易中天教授认为,乐是艺术化的礼,礼是伦理化的乐。礼和乐原本是一对青梅竹马两小无猜的恋人啊!
对于音乐,最重要的是节奏和韵律。对于伦理,最重要的是秩序和和谐。秩序如同礼的节奏,和谐就是礼的韵律。用礼治理社会和乐曲编奏的道理是一样的。社会成员如同乐符,有音色、音强、音长的差异化和多样性。有差异还得要秩序,要和谐,音律和音阶就是相应管理手段,不然也会噪杂不堪。
礼的核心作用是“别内外,定亲疏,序长幼,明贵贱。”乐呢,音高如明贵贱,音长如定亲疏,音强如序长幼,音色以别内外。最宏伟的交响乐,最悦耳的奏鸣曲,最有气势的大合唱,可以“震抚邦国,同享福禄,怀柔致远。”这可能不是夸张,去著名剧院或者体育馆体验一番,真的如同经历一次洗礼。礼让人遵守秩序,乐让人体验和谐,这就是礼乐教化。
当时鲁国衰微,开始礼崩乐坏,估计乐官也有点迷糊了。孔子就和鲁国掌管音乐的太师(乐官名)讨论音乐问题。
孔子说:音乐之道,也是有规律的。乐有六律、五声、八音三部分,一项不完备,不足以制乐。“始作,翕如也”,音乐响起的时候,立即嵌入主题环境,迅速把人的心情和礼的情景合拢包裹起来。就像电视剧西游记片头曲《云宫迅音》,“丢丢丢”音符一响起,就可以让你的耳朵怀孕。“从之,纯如也。”然后放开乐音,多音起奏,再次点燃人的情绪,拨动人的心弦,让听众的心和乐合为一体。再接着欣赏的过程中,“皦如也,绎如也”,主音和辅音,韵律和节奏都要清晰而分明,起转承续,连绵而流走,不断净化人的灵魂。一套乐曲,让听众具有强烈的卷入感,就此大功告成。
【译文】
孔子告诉鲁国的太师官说:“乐的演奏之全部进程是可知了。一开始,让人兴奋而振作,跟下来又是这样纯一而和谐,清楚而明亮,连绵而流走。乐便这样地完成了。”
【注解】
1、翕 如:翕(xi一声),和顺,合拢。
2、从之:从通纵,放开。
3、纯如:纯,和谐统一。
4、皦如:皦(jiao三声),清晰分明。
5、绎如:绎(yi四声),相续不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