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去外婆家,二姨一家也来了,许久未见,表弟已经结婚当了父亲。
我问表弟最近感觉怎么样,他抱着孩子,深吸一口烟,笑了笑,没说话,不耐烦的把孩子丢给二姨,继续让弟妹陪他打游戏。
看着他们的生活状态,我有那么一瞬间羡慕他们的安稳,完成了人生大事,却也深感遗憾,他们还只是个孩子啊。
01 有远见的父母是孩子一生的福气。
表弟初中厌学,二姨认为孩子上不进去就不学了,就带着他去厂里打工,刚没工作两年,就被家里催婚。
用二姨偏见得话来说就是:不上学能干啥,只有结婚生孩子这一条路。
弟妹19岁,没怎么读过书,也初中毕业 ,家里人觉得读书没用,到了年纪,让她相亲,就这样两个人走到一起,在大好的青春时光,该学习的年纪,选择了结婚。
表弟现在很后悔,觉得但凡上学时二姨多逼他一把,读点书,有选择的能力,不被传统所束缚,或许他都不会做这样的选择。
父母永远不要放弃孩子,特别是在他需要引领的年纪。
在你不督促的几年时间,或许换来的是沉重的负担。
02 父母的溺爱让孩子不成长。
二姨家就表弟一个孩子,从小就被家人保护的很好,没打过,没骂过,从上学、工作到结婚,一路走来大小所有事都是二姨和姨夫包办。
表弟年轻,玩心重,有了孩子后,开心了哄两下,不高兴了就发牢骚。
二姨一边赚钱养家,照顾他们,还要伺候他们的小孩。
某种程度上我觉得:在自己还是个孩子时,就将一个孩子带到世界上来,是有些欠成熟的。
每个孩子都是父母的心头肉,父母竭尽全力想要呵护,也理所当然。
但是,这种不愿意相信孩子有独立的能力,想帮孩子包揽一切的爱,不但会让孩子无法长大,对于父母来说,也是无底洞,自讨苦吃。
爱不能包办,不能圈养孩子,不溺爱是为人父母的教养。
03 父母在孩子面前要树立敬畏感。
表弟年纪不大,但在父母面前常常没大没小,做事随心所欲,不考虑后果。
对父母呼风唤雨,一生气自己开车扭头就走,导致现在家人说什么他都听不进去。
这让我想起来前段时间看到的一个视频:一个十岁左右的男孩,在街上对自己的母亲指鼻怒吼,情绪非常激动,尽管旁边的人上前阻止,但男孩依旧我行我素。
不少网友在下面评论说父母给孩子惯坏了。
但我觉得这种现象背后,究其根源就是缺乏敬畏心理。
李玫瑾曾在一个演讲上明确表示,父母要给孩子立一种“敬”和“畏”的东西。
就是孩子一定要怕父母,这种怕,是一种尊重,是父母给孩子立规矩。
中国式父母,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往往给予很多,却忘了培养孩子对父母的尊重。
敬畏能让孩子自律和自觉。
因为“敬”是有所作为,它告诉人应该怎样做,而“畏”是为所不为,警示人什么事不该做。
在孩子面前树立敬畏感,是一种态度也是一种智慧。
写在最后
父母陪子女长大,子女看父母慢慢变老。
良好的亲子关系是家庭教育的起点和根基,是决定孩子一生的幸福密码。
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不在,人生只剩归途;子女在,人生尚有寄托,子女不在,人生只剩孤独。
在父母与子女的修行里,没有万无一失的人生,只有双方永不放弃自我的成长。
~~我是单丝er,陪你一起成长,一起进步,一起去看更大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