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祛魅》笔记

“祛魅”说白了就是“一切并非如此”“一切不过如此”。为什么要祛魅,祛魅的最终目的是驱逐心中的焦虑,逐渐让自己内核的变得稳定。正如书的封面所说“对世界祛魅是一个人变强的开始”。

书有些晦涩难懂,读了个七七八八吧,但开卷有益,还是有一些感触的。

对关系祛魅:书中把关系分为四类:家族归属关系、夫妻归属关系、兄弟归属关系和意识形态归属关系。每个人对每种关系的感知不同在乎程度不同,所以就会有不同的选择。我们都应该理解和尊重,比如在单位有人会因为频繁换上级而忧虑,感觉未来不可期,而有的人就觉得谁来谁走都是一样的,留恋的人不能说不留恋的人无情,不留恋的人也不能说留恋的人矫情,各自选择不同而已,尊重但不议论,也没有对错。

对群体认可祛魅:我们渴望独立,自主决定命运,却又依赖他人,渴望群体认可。过度追求他人的认可和接纳,我们会陷入困境;摆脱这一认知误区,才能维持独立的自我。

书中关于自由的解释说:

人类所谓的自由不过是拥有选择各种依托的权利,即编织与他人的关系网络,以及融入一些可以为其提供归属感的群体。自相矛盾的是,一个人的依附越多,他就越自由!

这一句话很透彻的解释了自由的相对性。

书中还提到了依赖与尊严,如果一个人若想得到尊重,就必须遵循所在的群体的道德规范。尊严不是一个事实或者行动,而是一种关系。

对被爱祛魅:正视自己对爱的需求,才能守护自我的独立。书中说,人在童年时期缺乏爱,还可能体现为爱得过度,虽然出发点是关爱,但因过度干涉和控制,已经违背了爱的本质。看到这一句话,我就更加了解自己,明白自己为什么会对某个人关爱过度,然后自己又陷入困局。

对痛苦祛魅:美化痛苦,将痛苦视为一种神圣的力量,会让我们陷入自我牺牲的陷阱。痛苦也是生活的一部分,人不可能天天开心,生活本就是酸甜苦辣什么都有。

书中说“所有的创作都是离别,因此,问题就在离别。作品一旦完成就不属于我们了,不管是什么作品,书籍也好,画作也好,都将获得自己的生命。”这就是创作者的悲剧,其作品只能暂时解除其痛苦,因为它不是为创作者准备的。作品一旦完成,创作者只能重新再来。

对自我存在祛魅:我们沉迷于找到自己是谁,在寻找的过程中将自己囿于某种感受、某段关系、某个物品,这种行为却反过来让自己有更重的负担,我们给外界做减法的同时,也要学着给自己做减法,自我,其实没有什么特别。

对社会关系祛魅:我们曾经靠好奇心创造生活,探索世界。打破对复杂社会关系的滤镜,不要害怕展示真实的自己,对不同的人和文化保持开放和好奇我们才能更加自信和大胆地与社会建立联系。

总体来说,这本书读的懵懵懂懂,也许因为自身的局限,书中的很多话还不能体会。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