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Y&牛头人:目标只应该有一个

小Y:之前我不是定了两个今年要去完成的目标嘛。

牛头人:对,你上次说你决定今年要训练投资技能和英语技能,咋啦?

小Y:我发现同时完成两个目标是不对地,感觉不对。我的脑子总是有个后台线程在思考:应该选择目标A还是目标B,这种选择让我无法集中力量。例如:当前阶段我会对学习投资更感兴趣,所以就会对英语学习产生拖延心理,这样会导致生成自责的情绪,而带着这种犹豫的纠结,潜意识里会一直在消耗能量。所以我决定先舍弃英语学习这个目标,全部聚集于投资学习上。一旦做了这个决定,一下子就来感觉了,感觉自己精神一下变得锐利了,也轻松多了。你是不是也是同时想着要完成多个目标?

牛头人:对呀,每年年初都制定新年目标,例如今年,我给自己设定的目标:

1.看完30本书

2.学习纯英文的编程教程《SICP》

3.减肥10斤

4.学习react框架编程。

结果这都过去半年了,真是一塌糊涂,没有一样坚持下去的,平时到了下班才有空闲时间,晚上到家都快八点,就懒得学习了,一到家就不自然的打开视频看美剧了。

小Y:不是还有周末吗,周末你都干啥啦?

牛头人:嘿嘿,周末好不容易休息,早上就赖床到快中午。一般周末都有朋友找我聚餐,去网吧打游戏啥的。要是自己在家,就和你说的一样,一直在纠结做哪个目标好呢?是看书呢还是学编程呢?还是去减肥呢?纠结最消耗脑细胞了,想来想去,还是先看一集美剧吧,这周又有美剧更新了,结果一看就看到晚上了。哎!无法自制,周末就这么在自我罪恶感中度过了,下一周继续循环。

小Y:你知道关键的问题出在哪了吧?

牛头人:是我懒呗,不够自律,自己管不住自己。每周都自我批评,但是,但是没用啊,一到空闲时间放松了,我就不是我了。以前看过一本书:《瞬变》,里面将这比喻成大象和骑象人,感性的那部分的”我“就是大象,理性的那部分“我”是骑象人。一到周末我是变成大象了,虽然道理都懂,但是就是无法过好这一生啊!

小Y:错!我一开始都白说了???是目标!!!你的目标太多了!目标只应该有一个!把你的目标删得只剩一个,用你全部时间,注意力,连吃饭,走路的时候都去想着这个目标,你一定可以完成的很好。

牛头人:啊啊啊啊!对呀,一开始你就说了,我没反应过来你是想表达这个论点。我活到这么大,一直以为做不成事都是自律不够。但是为啥目标只有一个,会有这么大威力呢?为啥大多数人都习惯给自己同时设定多个目标呢?

小Y:这个咱俩一样,我之前也是一直同时给自己定了多个目标去完成,这两个月通过减肥我才发现这个道理的威力,《最重要的事情只有一件》这个理念是从看这本书里得到的,但是我觉得这本书没有把本质说透,为什么要舍弃其它目标?更重要的是应该问:为什么大多数人都不愿意舍弃?都想同时做多个目标?要从大众心理模式的源头分析。找到我们心理源头的错误之处,从源头升级自己的操作系统才是治本之道!

牛头人:那为什么大多数人都会选择同时设定多个目标呢?

我认为是贪心,什么都想要。什么都不想舍弃。看到别人会这个技能会那个技能,自己也想拥有同样的东西。攀比心理吧。

小Y:你这个分析有些道理,但是还不究竟,我觉得是对自我效能的感知不客观。也就是说不能客观的评估自己在单位时间内可以完成的事情的质量。

例如你觉得一年时间很长,可以读30本书,又可以学习编程,还能减肥,还能看英文书,但是你理性的将这些目标拆解下,分配到周粒度,你觉得能完成吗?而且还有意外的事情可能打断你的计划。

例如:30本书,12个月,新年回家你指定不会看书的吧,减去1个月过年假期,也就是11个月你可以用。每个月你要读大约3本书。每周就是0.8本书,算上参加饭局,加点buffer,每周1本书。一本书平均300页,每周7天,每天你就至少要读40页,就算你会速读,每页也得花费5分钟吧,那每天花在读书上的时间就是200分钟。你每天给自己预留了200分钟的空闲时间了吗?每天到家都8点了,200分钟全神贯注的读完40页都到11点半了,而且还不能算上中途休息、吃饭的时间消耗。

牛头人:完全没考虑!

小Y:这还只是其中一个目标,你觉得你还可能有时间和经历完成其它目标吗?

牛头人:真是一脑门汗!

小Y:所以我想说的是,问题的源头,在于我们对自己在单位时间内能干多少事的能力没有认知,我管这个感知能力叫“自我效能感”。所以大多数人就只能是在幻想中度日。每年都给自己一个美丽的理想泡沫罢了。

即便刚才你那第一个目标:读30本书,我觉得也很难完成,客观评估你当前的自我效能,我觉得你将一年30本书改为6本书还差不多。2个月读1本。这只是我的直觉哈。

小Y:那么关键点来了,接下来才是讨论方法论的阶段。方法论是什么呢?就是《断舍离》,以前看过的一本特别好的书,教人如何舍弃对当前自己无用的东西,并且断绝轻易买入东西的书。

舍弃!舍弃!舍弃!

禅宗的思想,伟大的理念和态度,造就了苹果的产品风格。造就了日本很多的大师。为什么要舍?刚才说了,因为我们效能不足,形象点说,就是我们高估了自己的消化能力,一直在暴饮暴食,但是我们竟不知道自己胃动力不足。中医的观点:保持健康的不二法门就是少吃:断食、单一饮食、素食。所有的努力都在于降低消化系统的负担,让消化系统先将之前身体里储存过剩的东西消化掉,人体才有更多的能量进行排毒,毒排掉了人自然就恢复健康了。所以类比中医治病,我们现在的首要任务就是减少输入,少做事,让消化系统正常运行起来。如何减少输入?

舍!舍!舍!

当我们的身边舍弃的只剩下必要物品,脑子里心无旁骛只需要考虑当下要完成的唯一一个目标时候,人该是是多么轻松自在啊!

想想寺庙的和尚,身边只保留着生活的必需品:一件僧衣,一个茶杯,一个饭碗,一串佛珠,一本经书。他们对自己必需物品的珍惜的那种感觉。我们也要朝那个方向努力。

当你目标只有一个的时候,你的注意力,精神力就会集中起来,村上春树管这个力量叫“集中力”,这种精神力量和大多数人不同之处在于,“集中力”犹如一道激光,可以削铁如泥,而多个目标的状态就如同温水煮铁,铁不会任何变化。

牛头人:说的太有道理了!我这就去舍弃其它目标,只保留一个目标。可是我还有个疑问,什么时候才能开始第二个目标,因为学无止境,我不可能一辈子只做这一个事啊我还想尝试其它事情呢。

小Y:这个稍后给你说,这个问题我也遇到了。简单说来就是当你这个目标找到节奏感了,就好比一个火车启动起来后,靠着惯性可以自动向前走了的时候,就可以考虑启动下一个目标了。

一个火车一个火车的来,启动的时候最难,启动起来走上正轨就好了。

我现在有个饭局,等会儿继续写给你哈!

牛头人:好!吃的开心!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