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意之中看到一个小视频,问为什么坐在高铁上的每个人都很安静,而坐在火车上的人却非常热闹?
妞也特别喜欢火车,高铁和飞机这两种交通方式好像没有给她留下太多的快乐和记忆。她说,高铁和飞机是很不错,不过速度太快,整个过程太短;火车上可以玩儿,晃晃悠悠的,有很多好玩儿的事情发生。
对于我来说,虽然高铁和火车这两种交通方式都不止一次选择过,但是这个问题倒真的没有注意过,每次好像都是直奔目标而去,对于过程仿佛从来没有那么留意。
视频中有几个观点特别好,特做摘录如下:
高铁坐的都是儿女,火车坐的是舍不得花钱的父母。
火车开往故乡,高铁开向远方。
高铁很快,快到你可能记不清邻座的长相;火车很慢,慢到你可以听一个人讲完他的一生……
高铁代表的是中*国速度,火车代表的是中*国温度。
火车是人间烟火的相逢,高铁是朝九晚五的奔波
从被采访的年轻人的回答就不难看出,他们有知识积淀。这也一定程度上再次印证了读书的意义!
知识匮乏时候,满腹的语言找不到合适的词语。看他们张口即来,侃侃而谈,再次激发了我读书的热情。不止要读,更得对经典的东西加以积累。这样才不至于“书到用时方恨少”,才能“腹有诗书气自华”不是?
又记:
鲁迅说,可有可无的话都删掉,那才是好文章。可有可无的话不讲,那才是好课堂。课堂的主体是学生,主导是教师。教师的“主导”体现在两点:一、给学生布置学习任务,即学生“学”什么、“习”什么。二,组织、管理、激励学生完成好学习任务。学生在“学”和“习”的过程中是不是用心、是不是专心、是不是开动脑筋、是不是全力以赴,要老师组织、管理、激励和示范。主体忙碌了,效率才会高。
减少提问的随意性,一堂课三五个有价值的问题,才会有真正的思维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