蒸年馍

蒸年馍是每年春节必走的程序,且非常具有仪式感。母亲每年蒸年馍都要提前看好时间,选个吉利的日子,提前一天发好面,接上几道面,让面反复发,呈现蜂窝装,拽起来特别筋道,这样蒸出来的馒头又软又白又亮。

昨天母亲把案板擦的铮亮,凉馒头的席子也擦的干干净净,把面已经发上,准备今天蒸馍。早晨起床将近七点,赶紧打电话问一问面发好了没有,得赶紧起床去帮忙。电话是侄女接的,说奶奶正在盘面,不让我去,她一个人就行。母亲已经70多岁,一个人去干太累了,不想让我去有几个原因。第一是真的想让我歇一歇。第二是嫌我手艺不行。母亲是个讲究人,别说蒸年馍了,就是平时蒸个馒头就得反复去揉面,馒头蒸的要一样大,明光发亮。蒸年馍的时候面头一定要她去最拽好,揉好的馒头一样均匀,蒸出来的也一样均匀发亮。我有时候爱偷懒,揉搓的时候不下劲儿,揉的馒馒头面不太光,这些都是母亲发现的,我丝毫没感觉。第三是我爱说话,说一些母亲认为蒸年馍的时候不该说的话。

赶紧起床去帮忙,母亲已经揉好了一些馒头。母亲年龄大了,这两年盘面的时候都用压面条的机器去进行,这样盘出来的面又硬又光。母亲拽面头,我来揉,揉好后母亲进行包枣,轻轻扑点淀粉,整整齐齐的摆在一个木制的抽屉里,让它们静静地发,慢慢的长。

母亲回忆起以前过年的时候,蒸年馍都要早早的起床甚至蒸到半夜,刚开始挣的都是杂粮面的包子,有时候第一笼包子蒸出来一下子就能吃光,后来才蒸两锅真正的白面馒头,待客用的,平时自己是不舍得吃的,一家人也只有春节的当天才能吃上白面馒头。一天下来从早忙到晚蒸上几笼,但是不等放坏就已经吃完了。母亲感慨说:“那时候的人咋恁能吃呢?现在蒸一次馍,吃了几天还不见下去,馏回来馏回去也没人吃。”蒸枣山的时候母亲又感慨说:“以前蒸枣山都是蒸个大的的,放到最后吃个好面。现在谁还吃呀?这几年的都扔掉了,就蒸个小的,有那个意思就行了……”“包子也不蒸了,蒸着费劲也没人吃,现在鱼肉都不稀罕了……”短短的几句话,折射的是社会的变化,人们物质生活的满足,小康路上的幸福和美好。

以前父亲在世的时候,每年蒸年馍我们都要蒸一些杂粮的,父亲生病一年四季都吃杂粮。玉米面加一些小麦面粉,发好面蒸的像发糕,大豆面、红薯干面加上小麦面粉,发好面蒸上黑菜的包子。每年光给父亲蒸杂粮就得半下午,可是今年不用了。所以上午我们就已经把馒头全部揉好,下午轻轻松松的就就完成了任务。

收拾妥当,母亲占到凉馍的席子边,看着自己的杰作,捶捶老腰:“今年的馍蒸的还不错!”提前两天就准备,今天三点多钟就起床到的老母亲终于满意的卸妆(脱掉蒸馍必备的衣服,摘下袖头),打打身上的面粉,安心的躺到床上歇会儿。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二十八、蒸枣花(蒸年馍)。60后记忆着儿时过完腊八,乡亲们磨好面,劈好柴,准备蒸年馍了。 那时,村里三个大蒸馍笼,...
    李三中阅读 762评论 0 4
  • 还记得儿时的歌谣: “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炖年肉;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面...
    千金女阅读 569评论 1 22
  • 由于我们处在关中平原复地的周至县,因此过年也延习了几千年来形成的一些过年的习俗,没有人能够说清楚到底从什么时...
    srhh阅读 2,238评论 2 1
  • 时间过得真快,看着窗外川流不息行色匆匆的人,马路两边挂着的大红灯笼,感受到了年的气息,明天就是小年了,想起小...
    YiRen简爱伊人阅读 964评论 8 13
  • 说起年馍,现在的孩子一脸茫然。我对于小时候蒸年馍的记忆却是非常的深刻。 还有几天就是新年了,年味都在商场里琳琅满目...
    水在冰阅读 724评论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