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唯不厌,是以不厌。
----老子《道德经》第七十二章
什么叫做不压迫呢?是老板姓感受不到压迫,感受不到对老百姓的厌烦。
就是当一个人看不到对方的优点了,那就忘记了要感恩,忘记了曾经的好,看不见他人身上的价值了,就会产生厌烦的心,甚至到最后老板姓都有压迫感了,那就会因为利用权力给予老百信压迫而失去了威信。所以只要我们没有厌烦对方、没有怕烦的心,那么其实对方就会能够体会到我们的耐心、用心、细心,最后才会得到对方的尊重。
昨天刚读完《传习录·教约》,文中讲的就是不要给学生压迫。写的是一个老师如何去做好教育的启蒙学问,第一个重要的就是要关心对方,要有耐心地询问是否在实践,逐个地去问学生的状况如何了。比如:有没有做到对父母孝顺?有没有敬爱兄?没有哪些没礼节的时候?有没有言行一致?这些就是一个老师对于学生所关心的,每天都在问的一些重复的问题,教育不是一遍说好就可以完全做到的。如果老师、老板、管理者、父母,一但因为做不到就会对学生、员工、孩子失去信心、失去耐心,甚至最后产生烦恼与愤怒那都是失败者。
学而不厌是成长的重要心境,诲人不倦是育人的重要心境。如此一来教学相长,上下级一起进步,父母与孩子共同成长。在教育的时候不要贪多、贪全,贵在精熟。就是文章要有价值,并且能够熟练。这种状态就是学生能背200字的就挑几篇好文章,让他背个100字,这样对方也感觉不到压迫,也会背得更加有自信,会爱上学习。不是为难别人,让对方背不出而出丑,而是要让对方感觉到我可以,感觉到自信。
以前看过一个国外的记录片,一个父亲在70多岁的时候指着对面的树问孩子:“那是什么?”孩子回答了一次是苹果树,父亲又开始重复问,第二次回答的时候孩子就开始发怒了。后来父亲回到自己的房间,日记本上写着,当时孩子问我天空是什么颜色的,问了7遍,我耐心地回答了他7遍。问云朵是什么颜色的问了10遍,我回答了他10遍。就当时看完我就深感惭愧,有时候父母重复问我的时候我也有感到厌烦的时候,所以痛下心来告诉自己必须要改正,对父母的言语一定要有耐心,这和能力没有任何关系,无非就是态度问题。所以我经常告诉自己,任何时候都不能对他人产生厌烦,我是否态度地在做一个孩子?我是否态度端正地在做一个父亲?我是否态度端正的在做一个老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