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年的一部电影《告别有晴天》就是根据这部小说改编的,不过电影聚焦在男女主人公的感情上,原著的厚重感有所丧失,对“尊严”的探讨,对感情的克制,对自我的压抑,都不如原著来的深刻。
刚开始看,我是被史蒂文斯的语言带着走的,很容易跟他产生共鸣,这也是小说以第一人称视角讲述故事的独特之处。同时也让我想起上一本刚看过的小说《故事的终结》,因为是回忆,回忆是片段性的选择性的,有些地方是需要持怀疑态度的,史蒂文斯的记忆当然也存在这种特点,有些记忆已经模糊了,也有些记忆发生的时间被错置了,而他还从始至终都带了一种似乎无意识的遮遮掩掩,也就是说,他只是在把想展示出来的部分展示了而已。这么看,这本书跟《故事的终结》真的挺像的。
但是两本书有两本书的侧重点,而主旨也完全不同。《故事的终结》是在说回忆是可怀疑的,从而作者对爱情也产生了怀疑。而《长日将尽》,却是通过回忆,讲述因为太过注重工作和职业精神中的“尊严”,导致失去了亲情,错失了爱情,在不知不觉中蹉跎了一生,等明白过来一切都已晚矣。
先看史蒂文斯跟他男主人之间的关系,他基本上是把爵爷放在生命中最重要的位置,用尽全力为爵爷提供最好的服务,他一直致力于成为一位“伟大的”管家,“伟大的管家之所以伟大,是由于他们能够化入他们的职业角色,并且是全身心地化入”,他是真的做到了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爵爷的绅士风度与善良品质让他由衷敬佩,爵爷盲目的善良导致的政治上的错误他又不愿意承认和接受,所以从头到尾都在回避,有两次甚至撒谎说不是为达林顿爵爷服务,这种前后矛盾能够看出他纠结的心理,也让读者对他所认为的“尊严”产生怀疑。爵爷的死去或许是自杀,可是他也只是暗示没有明言,这种不光彩他很不愿意承认。当然,我们得承认他对主人的忠诚,也要肯定他对工作的付出,只是,他在工作上到底得到了什么呢?在爵爷身上寄予的“厚望”最后落了空,他所谓的“尊严”也落了空,“伟大的管家”在他内心似乎是一个笑话。可是他绝不能承认,否则他为之付出了三十多年的工作的意义,就全部被抹杀了,乃至于他毕生追求的人生意义,也被抹杀了。
再看他跟父亲之间的关系。从文中我们不难看出他跟父亲的关系并非那么亲密,父亲在草地上摔倒后,他近乎冷漠的调整父亲的工作内容,虽然是为了父亲好,却全然没有顾及到父亲的感受;父亲躺在狭小的阁楼里奄奄一息时,他也就是上来看了一下,接着着急的下楼去当他“伟大的管家”了。他虽然一直在说自己跟父亲有所不同,因为时代的变化两人对管家这个职业的认知度也不一样,可是他们其实是那么的相同,对工作一丝不苟兢兢业业,在亲情上又是极度克制和理性,书里没有讲到他的母亲,但是可想而知在一个这样以工作为主的家庭,爱情到底摆在什么位置。
最后看他跟女管家肯顿小姐的关系。他们一开始是有摩擦的,但是在工作中慢慢的交往中,两人的关系算是比较亲近的,肯顿小姐对他产生了依恋,他其实并非全然不知,不然又为何有前后矛盾的回忆呢?关于这段关系的解读,我觉得电影叙述得挺好,没有躲闪,没有回避,很自然地将他们俩的感情完整叙述。他们的关系也是贯穿始终的,这应该也是他最遗憾的事情,所以从头到尾都在用非常冷静克制的方式在回忆,其实越冷静,越能看出背后的暗流汹涌,越克制,越能看到隐藏的真情,这是另一种真情流露的方式。只是到最后的见面和肯顿小姐的告白,他也难开心口,只是化作了一个淡淡的告别。坐在海边的长椅上,他回忆发生的一切,肯顿小姐说自己的“一片虚空”,似乎放在他身上更为合适。
这可以理解成一个悲剧,因为亲情爱情都失去了,而且自己为之奋斗一生的人生意义,似乎也轻而易举就可以被抹杀掉。但是,顾影自怜又有何用?一切都是自己的选择,这种内在的冲突在回忆中逐渐被捋顺,正如最后在长椅上偶遇的一个老人所说,“你得学会享受你的人生。傍晚是一天当中最美好的时光。你已经做完了一天的工作。该是你搁起脚来好好享受一下的时候了。我就是这么看的。随便找个人问问,他们也都会这么说的。傍晚是一天当中最美好的时光。”自寻烦恼没有任何意义,还是应该好好享受当下。最终,与自己和解,这隐忍克制下的真情,也就如时间般从指尖溜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