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下午,我校的语文老师集中在多媒体教室聆听王教导的语文教学经验交流讲座。王教导从教23年,长期执教六年级语文教学,经验丰富。她今天主要从这五个方面来进行交流。
一、注重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
二、重视语文课堂教学。
录
三、作业布置的问题。
四、关注学生。
五、认真学习,提高教学艺术。
让我感触最深的就是第一个方面,注重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
1、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
如何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 教师可以从以下几点去努力: (1) 提纲预习法。把所预习的内容列成提纲、提炼概括为有逻辑联系的纲要结构,使之层次分明,脉络清晰,观点突出,文字精炼,便于掌握章节大意和中心思想。列出文章的重点、要点,经过这样的预习,课文的内容就很容易理解和识记,为课文听讲铺平道路。而且也便于课后复习。对记忆性、逻辑性强的科目都有不错的学习效果。
(2)符号圈点预习法。阅读课文时找到重点、难点,并用一套符号代表字、词、句、段圈点勾画。尽量做到眼到、手到、心到,使读、想、记三个环节有机地结合起来,标上记号为听课、复习做好了充分地准备,有利于注意力的集中,激发思维,增强记忆。初读标记。可用铅笔进行标注,勾画出文章的要点、难点和疑点,为下一步的阅读打下基础。重读整理。化解第一步的重点、难点和疑点。对初读标记加以整理。具体的说,也就是该删除的删除,该增加的增加。
(3)快速阅读预习法。第一步、通读前言;第二步、浏览目录;第三步、翻阅有关知识的书页,重点是标题、插图、图表等引人注意的地方。第四步、对重点内容做好摘录。第五步、依据阅读材料给自己提问题。预习课文,要明确这篇课文何时、何地、何人发生了什么事,为何发生的,最后如何解决,有何重大影响等问题。
(4)温故知新预习法。在预习过程中,一方面初步理解新知识,归纳新知识的重点,找出疑难问题;另一方面,复习、巩固、补习与新知识相联系的旧知识,联系就知识,学习新知识,使知识系统化。
(5)扫除障碍预习法。在预习过程中通过查阅工具书、相关资料以及请教他人等方式扫除学习障碍的方法。这种课前预习方法的特点是具有学习的自觉性,学生能自觉的克服学习中所遇到的困难而继续前进,进而养成良好的习惯。在进行课前预习时,应该认真阅读课本,找到问题后不仅要标上记号,而且要努力分区解决,尤其对于一般地知识,在预习中能自己动手解决的则应自行解决。
2、培养学生做课堂笔记的习惯。
3、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互相交流,共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