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莫高窟,只能用叹为观止来形容。
12岁,刚上初一的我一回家便马不停蹄地写作业,只为了晚上能看一个叫《大敦煌》的电视剧。
那具有异域风情的电视剧主题曲在我脑子里唱了整整18年。
苍天苍,黄土黄,千年一梦大敦煌……
从此,敦煌、莫高窟,成了我即向往,又敬畏的地方。
我翻出家里一本盗版的余秋雨全集,第一篇就是《道士塔》,孙老师不建议我看,因为可能看不懂,但我还是一个字一个字地读完了。
我太想知道这里曾经究竟发生了什么。
依旧,一知半解,只记得是个悲剧,只记住了一个道士,叫王圆箓。
秦时明月和汉家宫阙都已经在岁月中消逝,我只感叹这大漠的不惊。千年来,在这片大漠中发生了多少悲欢离合、爱恨情仇,多少勾心斗角、尔虞我诈,无数的人来了又走了,回荡了一千年的驼铃声还在耳边萦绕,眼前却只剩下漫无边际的大漠。
讲解员说莫高窟在以肉眼看不见的速度消失,总有一天莫高窟也会没有了。我们只能用数字化的方式把每一幅壁画保存在虚拟的世界。
每一幅壁画——相比于那些打开让游客参观的洞窟,我更加好奇那些上了锁的地方。一扇门封起来的也许是脆弱的雕塑和壁画,也许是一片屈辱不堪的伤疤。从北魏时期到清代,有人虔诚修建,有人故意损毁。
人啊,永远不知道自己在做的事情会改变历史。
莫高窟,过于放大了王道士的罪孽。这个被世世代代亿万人唾骂了将近千年的人曾经孤身在这荒无人烟的大漠中守护莫高窟。衣,勉强蔽体,食,难以果腹。他做的一件小事,要用年来衡量时间,他去的一个小地方,要用几十公里来丈量。他做了他所有应该做和能做的,所有的无奈,不过是清政府的无能。
那些和众人一起伸着手指谩骂他的人,哪个可曾为这莫高窟贡献过一滴汗水?
莫高窟也会没有的。我释然了,自然和时间不曾怜悯任何生命,不论是人的,还是物的。
我恍然大悟,生命是一场接力赛,几千年前的工匠跑了一场超级长跑,他们跑不动了,需要我们接棒。
佛教里修石窟是积功德,那些对生命充满好奇和敬畏的先人用想象的方式积功德,我们呢?如何积属于我们的功德呢?
莫高窟是时间和自然创作的悲剧。
壁画氧化消失了,文物被抢走了,塑像被风沙带走了容颜,唯一留下的是口口相传的历史。
敦煌,这两个字写出来都觉得沉重。掩埋一切的大漠过于沉重,消失在这里的生命过于沉重,曾经繁华匆忙的城市过于沉重,最沉重的,是这里千年的历史。
第一次进入石窟,温和饱满的佛像微笑着看着我,墙壁上的飞天想要挣脱墙壁的束缚。我激动得流泪,几千年来有多少文人墨客和英雄豪杰和我一样站在此处仰头惊叹。
达官贵人把自己画入壁画,王侯将相把丰功伟绩画入壁画,高僧把佛法画入壁画,商人把来自世界各地汇集在敦煌的文明画入壁画,工匠把歌舞升平的大唐盛世画入壁画……唐的唯美奢华,宋的清新素雅,明清的鲜艳热烈……曾经的许多美好,许多希冀,到如今已斑驳、脱落、发黑。
所有一切人的产物,都终究会在风尘中消失,甚至人本身。黄沙无辜,却掩埋白骨无数;雨露有功,却带走历史无尽。
丝路通了,一个口信夺走了几十人的性命,带来了大唐几百年的繁盛。丝路通了,中华文明在此与西亚、欧洲的文明相融合。我感慨中国人的包容,不论肤色、不论语言、不论信仰,都可以在这里生根发芽,都在壁画上有一席之地。我感慨中国人的开放,语言、服饰、饮食、建筑、技术,都毫无偏见地吸纳学习再创造。我体会到中国人骨子里的和为贵,即使是对待尚武的匈奴、突厥,能和绝不战,但这些平日里种田,打仗时舞剑的将士从未惧怕。
这阳关三叠啊……
这大漠孤烟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