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
1.无愧于他人,光明于自己
论语中“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坦坦荡荡与长戚戚是两种完全相反对应的状态,坦荡荡体现了君子为人处世的光明磊落,无愧于心,长戚戚表现了小人内心的忧愁、纠结、抱怨、于世不满,正是这两种完全不同的性格,涵盖出我们生活中所遇到的大部分人的状态。
“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在遇到事情时,君子总是先从自身去寻找问题,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方式,到底自己哪里做的还不够好,哪里还有提升的空间,他们的状态永远是向内寻找,而小人呢,他们和君子恰恰相反,遇到问题,出现事故时,总是把责任推向于他人,这也就是把自己可以掌握决定权放在了别人的手上,这样他们总会感觉到自己无法掌控自己的生活,自己生活过得好坏都取决于别人的做法,总是向外寻找的心理状态,就会让他们活得很累很辛苦。
所以在生活中我们需要做君子一样的人,任何事情,任何决定权都掌握在自己手中,看待事情从自身出发,这样反而会过得更加轻松,而不会像小人那样,心中总是忧愁满满,期待他人的改变而改变,毕竟改变自己比改变整个世界要容易得多。
2.谦逊于众
“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我们在生活中经常能看到这样一类人,他们总是依靠外界的表象来提升炫耀自己,总是想要给别人一种自己过得很好,值得羡慕的生活,而这样的风气在现代社会越演越烈,在我们熟知的抖音、b站、小红书等平台,甚至经常能刷出一些所谓的富二代,土豪奢靡的生活,他们开着豪车,吃着豪华大餐,住着豪华别墅,对着镜头大肆渲染,而这种桀骜不驯的表现不正是小人所为吗?有一句话说的很好,当一个人越想去炫耀什么,这也正是他所缺少的。
而我们看一看真正的名人志士,他们对人谦恭,一身正气,修养高深,他们不会去炫耀什么,不论遇到谁都是温文尔雅,不需要说什么或做什么,让人从内心深处发出的崇敬之感。
3.温柔而有边界
“子温而厉,威而不猛”
孔夫子平常温文尔雅,但真知道触碰底线时,他也会非常的严厉,平常很威严,但是并不咄咄逼人,给人留有余地,直到我想起了在正面管教中所学到的温柔而有边界。
樊登老师曾说过,养育孩子的三根支柱,无条件的爱,终身成长的心态和有自我价值感,那么我们如何表现出对孩子无条件的爱呢?无条件的爱,不是溺爱,他需要我们把握一个度,给予孩子成长的空间,让孩子勇于探索,敢于发展自身,同时又告诉孩子我们的边界,我们的底线在哪,什么是完全不能做的,什么是完全不能触碰的,没有边界的孩子看似自由,但是他们内心其实是不安的,当我们给予孩子边界,孩子反而是有安全感的,因为他知道哪些是可以做,哪些事不能做,主动权完全掌握在自己手中。
选修
寻求于放手
曾经的我也曾羡慕那些拥有豪车豪宅过着奢靡生活的人,看到他们光鲜亮丽的外表下,过着自己向往的生活,穿梭于灯红酒绿之中,想要体验他人崇拜的眼神,感觉这才是人生应有的样子。但是现在我了解到,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我们更应该注重的是内在而不是表象,内心的富足才是真正的富足,我们生活的好坏取决于我们自身的感悟,自身的修养,我们的生活不是活给别人看的,做真正的自己,内心强大的自己,外表的光鲜亮丽,它只是一时的,只有内在的修养修为才是永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