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道理都懂,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

“如欲孝亲,

生知安行的只是依此良知实落尽孝而已,

学知利行者只是时时省觉,务要依此良知尽孝而已;

至于困知勉行者,蔽锢已深,虽要依此良知去孝,又为私欲所阻,是以不能,必须加人一己百、人十己千之功,方能依此良知以尽其孝。”

--《传习录》钱德洪录节选


 01 生知安行--为什么有些道理我们生来就懂?

儒家把人的悟性学识分为“生知安行、学知利行、困知勉行”三个层次。

生知安行,天生就知道该怎么做;

学知利行,通过学习知道了一些道理,并且在生活中践行和省察;

困知勉行,自己犯了错、处于某些困境中了,才明白其中的道理,吃一堑长一智,并在往后生活中避免再犯同样的错误。

用大白话讲一下,就是有些事我们天生就知道该怎么做,而有些是通过学习学会的,而有些是我们犯了错、付出了代价之后学会的

这三个层次,应该说我们每个人都包含,比例不同罢了,所以说人是不同的。但生知安行的比例,就是生而知之的比例,大概率都是小比例。所以,学知利行和困知勉行的比例,成了绝大多数人的差异所在。

我理解的学知利行,通过学习识得某些道理并践行之,这是通过教育、通过主动学习获得的;困知勉行,是自己摸爬滚打出来的。代价,摸爬滚打的过程通常是更痛的。所以老话总说,多读书、多听一些道理能让你少走一些弯路。原来如此,搜嘎~

然而,哪个层次更能让你有活着的感觉、更能让你有生而为人的痛快感?我想,大概率是困知勉行这个层次

“得不到的永远在骚动,被偏爱的都有恃无恐。”

在困知勉行这个层级里,有我们所没有的,我们需要努力、需要经历痛苦才能得到,因为有了付出、因为经历了痛,得来的总是更加珍贵,更能使灵魂得到升华。

人生如果是一个打怪升级的过程,怪即“困”,打怪就是“困知勉行”,升级就是“学知利行”,打倒大boss就是“生知安行”。


02 学知利行-- 我们为什么要学习?

有修习内在成长的人可能都听过类似的话,“痛和苦是你最好的老师。”

在我看来,的确如此。

我一直声称自己是半个文盲,因为不爱学习、因为懒,所以没文化。全靠一点小聪明立足于世。

然而人总是要成长的,欠下的,总是要还的。

我的三层次配比,生知安行:学知利行:困知勉行=1:3:6,随意打的一个配比。

前阵子我和一个修习国学经典的朋友说,我感觉我就是痛苦的化身,太难了。回头一看,原来是自己书读得太少、与人接触得太少

所以,现在的我,勤快看书、主动与更多人链接/交谈,努力提升学知利行的占比,希望能将1:3:6暂且扭转到1:4:5。


03 困知勉行--道理都懂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

举例:孝道

原生家庭可能是很多人都经历过的一道坎,也有很多人还正在经历。

说到孝敬父母,该怎么对待父母,我想没有一个人心中是没有答案的,这就是我们的“良知”,然而知行却未必能够合一。道理都懂,却依然做不好这一件“小事”。

只因“困知勉行者,蔽锢已深,虽要依此良知去孝,又为私欲所阻,是以不能,必须加人一己百、人十己千之功,方能依此良知以尽其孝”。

--困知勉行的人,他们受到的蒙蔽禁锢已经非常深,虽然知道要依照良知去尽孝,但是又被私欲阻碍,因此不能够做到尽孝,这就需要他们用别人一百倍、一千倍的功夫,才能够做到依照良知去尽孝。

翻译一下,道理虽然懂,但是这其中因果万万千,没有理清楚道明白,就是做不到。虽然看似很简单

修行的地方,也就在这里了。

明明知道该怎么做,就是做不到。为什么做不到?你是否看得清楚?

做不到的原因,这其中的因因果果,如何去化解?你又是否有勇气去化解?你该如何做才能够得到这份勇气?

“痛和苦是你最好的老师。”跟随它的指引,你会找到答案。

所以人这一生,为什么活着呢?

享受俗人的快乐,吃饭喝汤,也喝奶茶;

享受灵性的滋养,看一朵花、听一场雨;

也享受痛苦的教诲,恨一场、爱一场。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