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1-02|传习录|顶级的智慧是善良

爱问:“昨闻先生‘止至善’之教,已觉功夫有用力处。但与朱子‘格物’之训,思之终不能合。”先生曰:“格物是‘止至善’之功,既知‘至善’,即知‘格物’矣。”

----王阳明《传习录·徐爱录》

现在开始讲什么是“格物”,从这里看下来,王阳明的意思就是明白了什么是善恶,可以明辨是非了,那就是格物致知了。到达最高的智慧其实就是懂得善恶,明辨是非。而这个物,并非是王阳明自己去格的那个朱子,其实指的是一次经历,一件事情等等,通过自己对背后的理解来判断自己是否达到所谓的“致知”。

学《庄子》的时候有一句话叫做“物物而不物于物”,就是说我们通过一件事情来提高自己驾驭事情的能力,不能被事情压着自己走,而是自己要站在更高的维度来驾驭一件事情,或者驾驭一家企业等等。什么情况下可以做到呢?就应该是格物致知了以后,如果没有达到这个认知就会不断地生气,埋怨等等的情绪出来,反而不能走出一件事情,最后被事情压着自己。

最近看到有朋友在自己的朋友圈发,“以前自己看到别人开得慢,总是会生气,愤怒,还会不断地骂别人,或者看到别人开的快,按喇叭催自己的时候也会不理解。现在似乎会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了,也许别人真的有急事,也许别人真的很紧张。”我想这就是格物致知的一种表现,在路上与他人一起开车所遇见的摩擦也是物,就是我们所谓的一件事情。

通过这样的一件事情让自己的认知达到一种高度,从此不生气,不埋怨,这就是在某一处某一物上达到了一种“致知”,也是王阳明今天说的“致知”其实就是“至善”,所以见到别人堵住我车,或者催我开车我都不生气了。其实也是明明德了,是心中的那份善良找回来了。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