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老师们:
大家好!刚刚的暖场视频播放了电影《哪叱》的主题曲,燃爆全场,相信这个寒假不少老师已是进影院观看了此片,截至二月十一日全球票房已超90亿,百亿票房看来指日可待。
《哪吒之魔童闹海》作为一部现象级影片,不仅是一场视觉盛宴,更是一面映射教育本质的明镜。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需以敏锐的洞察力,从哪吒的成长、太乙真人的教育智慧、李靖夫妇的家庭教育实践,以及影片中对抗偏见的叙事中,提炼出对当下教育的深刻启示。以下,我将从五个维度剖析这部影片带给我们的思考与行动方向。
一、破除标签化教育:从“魔童”到“英雄”的觉
哪吒生而为“魔丸”,被贴上“顽童”“祸害”的标签,但太乙真人从未用标签定义他,而是通过信任与引导,让哪吒在试错中觉醒,最终以“我命由我不由天”的信念改写命运。这启示我们教育应拒绝简单粗暴的“差生”“优生”二元划分。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他们的“顽劣”可能是未被激发的潜能,或是未被理解的诉求。
行动方向:
——建立包容性评价体:以多维评价替代单一分数标准,关注学生的创造力、责任感、合作精神等非认知能力。
———实践差异化教学:如李靖夫妇根据哪吒的个性设计成长路径,允许学生以适合自己的节奏学习。
二、重塑教师角色:从“权威者”到“唤醒者”的蜕变
太乙真人这一角色颠覆了传统“师道尊严”的刻板印象。他骑猪腾云、操方言、展露“不完美”,却以真诚的陪伴与智慧的引导,成为哪吒生命中的“重要他人”。这映射出当代教师的使命转型教师不是知识的垄断者,而是灵魂的唤醒。
行动方向:
——构建平等对话的课堂生态:如太乙真人带哪吒进入“山河社稷图”,在情境中激发学生自主思考,而非单向灌输。
——以真实情感连接学生:AI时代,教师需超越技术层面,用对学科的热爱和对学生的关怀,点燃其求知欲。
三、家校社协同育人:从“孤立”到“共生”的生态构建
李靖夫妇的教育实践与《家庭教育促进法》高度契合:他们以“亲自养育”“严慈相济”“平等交流”等方式,为哪吒构建了情感支持系统。但影片也警示我们:若父母只忙于“事后补救”而忽视日常陪伴(如李靖长期缺席哪吒的成长),家庭教育的根基将被动摇。
行动方向:
——深化家校社协同机制:通过智慧平台共享学生成长数据,定期开展家长工作坊,传播科学教育理念。
——推动家庭教育立法落地:将影片中“踢毽子”等亲子互动场景转化为可复制的家庭教育范式,倡导“寓教于生活”
四、应对AI时代的教育挑战:从“替代焦虑”到“融合共生
影片外的另一热点——AI大模型DeepSeek的崛起,与哪吒的故事形成隐喻:AI如同“灵珠与魔丸”的双面体,既能赋能教育,也可能加剧技术依赖。太乙真人以“笨拙”却真挚的方式引导哪吒,启示我们:教育的核心不是技术堆砌,而是师生间的心灵共鸣。
行动方向:
——善用AI工具但不被其支配:利用AI生成个性化学习方案,但教师需主导教学设计,确保教育的人文温度。
——培养“AI不可替代的能力”:如批判性思维、情感共情力、创造性解决问题等,让学生成为“驾驭技术”而非“被技术驾驭”的主体。
五、教师专业成长:从“经验型”到“智慧型”的自我超越
影片中,太乙真人虽法力有限,却以终身学习的态度精进教育智慧。这呼应教育家帕克·帕尔默的观点:“好的教学源自教师的自我完整”。面对教育变革,教师的专业成长需实现三重跨越:
1. 认知升级:从“教书匠”转向“学习设计师”,掌握跨学科整合、项目式学习等新技能。
2. 心态革新:接纳自身“不完美”,以开放姿态拥抱变革,如太乙真人以幽默化解教育困境。
3. 价值坚守:在技术浪潮中锚定育人初心,成为学生精神成长的引路人而非知识搬运工。
以教育之光,照亮每个“哪吒”的星辰大海!
老师们,《哪吒》的故事告诉我们:教育是一场关于“相信”的修行。相信每个孩子都有破茧成蝶的可能,相信教师的力量足以唤醒沉睡的灵魂,相信家校社协同能织就托举生命的网络。面对AI时代的挑战,让我们以太乙真人的智慧、李靖夫妇的坚持、哪吒的勇气,共同书写教育的崭新篇章——让每个“魔童”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英雄之路,让每颗心灵都在教育的滋养下熠熠生辉!
愿我们以教育之名,成就生命的万千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