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在世界,精神分析与人格发展》这本书我读了二,三遍了,从妈妈肚子里讲到老年的内在发展故事即婴儿期,幼儿期,青少年期与成年期,老年期彼此之间的交互作用对情绪成长与发展的本质与能力所产生的影响,我试着一边看着书,一边梳理着自己走过的人生,回忆过去不是纠缠着旧的东西不放,也不是埋怨谁,是为了了解自己,理解自己发生了什么,可以重建,可以以现在为起点重新出发,让余生可以活得明白,找到自己,可以让自己过得好一些。把这本书中我感兴趣的一些内容,一些片段分享给大家,不知道有没有可以触动大家的一些东西。
导言
当我们提到内在世界,这当然不是指我们的内在包含了一个外在世界的复制品。内在世界是一个属于个人的关系,其中没有任何外在的成分。意思是内在世界所发生的一切,所涉及都是自体,都是这个自我所属的个体的一部分。只有当个体本身对他人产生欲望,以及他对他们的反应就好像他们是他欲望的客体时,这种个人关系才会形成。这种内在生活至少从出生开始就形成了,而我们和内在世界的关系,至出生以来也会不断发展,因此,我们对他人的爱与恨,和我们内在的这些层面的关联,与外在的关联一样重要,甚至更为自然
每个人似乎都具有潜藏的驱力进行发展,即使病人也是如此,这个事实反驳了,在某阶段或某年龄处于恶劣的环境对人的健康是必然决定因子的观点。在生命的某个片段,个体或许为了精神上的生存而采取防御措施,却将自己禁锢与或退化或自我保护的模式中。但他们也能使自己成为某种支持性运作的一部分,而在其中,他们可以在较正向的经验中获得释放。也就是说,发展并不以规则平衡的方式运作。一个人能继续发展,体验自己的生命,从中学习,这样的能力是根基于诸多彼此相关的因子上,而精神分析理论对此提供了重要的概念及描述性机制。以某人在不同年龄不同心智状态下生活的经验,来运作并重新架构这些概念,将呈现出本书所要展现的发展图像的基本元素,这幅图像将呈现出个人对世界的观点,以及对处于世界中自己的观点,是如何逐渐取得意义与定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