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勃朗峰》是马克·吐温所写的一篇游记。教授这篇自读课文,字词,作者及勃朗峰都可以让学生通过预习来解决。教师强调补充:马克·吐温不仅是一位杰出的幽默作家,同时也是一位笔下极富诗意和擅长写景状物的文章妙手。
由于是游记,所以在教学中抓住游记的三要素即“所至,所见,所感”,从这三方面入手,展开教学,引导即可。
一、所至
1、让学生快速浏览全文,找出相关的地点,寻找游踪,梳理文章层次。
马蒂尼--黑首--高地--阿冉提--沙蒙尼 (早晨八点多出发) (住进上等房间)
2、本文可整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①):交代前往勃朗峰途中的情况。
第二部分(②-⑥):描绘登勃朗峰时的所见所感。
第三部分(⑦-⑩):叙述下勃朗峰遇到的奇人奇事及惊险旅途。
二、所见
1-6段写登山的见闻及感悟,7-10段则写乘车的经历与感受。故在“所见”里可以从两方面来与给学生引导。
一是上山奇景。
2.一切景语皆情语,作者从中感受到景物怎样的特点?产生了怎样的联想?速读第26自然段,从文中找出面对景物作者所产生的独特的感受。
第一处景物:美不胜收。
(通过视觉和听觉,写出景物的美)
第二处景物:威严,独踞苍穹。
(远观勃朗峰,“独踞苍穹”的“踞”形象地写出了其威严的特点)
第三处景物:奇特。
(运用比喻,把山峰的形状比作“美女的纤指”“主教头上的帽子”,写出了山峰形状的奇特)
第四处景物:轻柔,美丽。
(运用比喻,将“朵朵白云”比作“游丝蛛网”和“身披霓裳羽衣的纯洁天使”,突出白云的纤巧、轻柔、美妙。)
二是下山奇人。
再读课文,欣赏奇人奇事。
1.找出描写车夫的句子,文章是从哪些方面描写车夫的?写出了车夫怎样的特点?
语言描写:通过语言描写,写出了“车夫之王”驾车本须高超,自信自得,为人热情,乐于与人交谈(让学生勾画语句进行分析)如:
“不必为此烦恼—静下心来——不要浮躁—他们虽已扬尘远去,可不久就会消失在我们身后的。你就放下心坐好吧,一切包在我身上一—我是车夫之王啊。你看着吧!”
神态描写:通过神态描写,写出了“车夫之王”相信自己高超的驾车本领,飞速行车时的全神贯注、镇定,关心他人心理。出发前,“把握十足”;途中飞速行车时“神情威严”;险遭不测时,“面不改色,和颜悦色”。
行车情景:“有时一两个轮子着地,但大多数时候腾空而起。”这种情况下“车夫之王”还“时不时地掉转头来”。通过写行车的惊险,“车夫之王”却气定神闲,突出“车夫之王”驾车技术的高超
2.为何写“车夫之王”与写其朋友笔法不同?
明确:写“车夫之王”是浓墨重彩,从多角度展开描写,突出“车夫之王”是本领高超的传奇人物,写其朋友是简笔勾勒,朋友作为“勃朗队长”,爬山次数和向导水平更。可见这里的奇人奇事还有许多。
三、所感
“眼前的绚丽色彩以及它们的无穷变幻便是我们从飘浮的肥皂泡中看到的一切其价值会是多少呢?”这里联想到肥皂泡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慨?
作者的感慨是:那些美好的事物往往是瞬息万变的,同时又是虚幻的,短暂的。美景转瞬即逝,快乐的时光总是短暂,因而尤足珍贵。眼前的绚丽色彩,正像人们透过肥皂泡看到的世界,那样精彩,色彩斑斓,但却转瞬即逝,它们又在无穷地变幻着,不能长久,不能永恒,作者感悟到历史变迁,人世沧桑,个人在时光的长河中非常渺小。我们应该好好珍惜吉时美景,多投身大自然,纵享大自然的馈赠。
板书设计,以山的形象出现,分上山与下山。上山见奇景,下山遇其人;上山用的是散文笔法,下山用的是小说笔法。
小结课堂:本文记述了一次愉悦的旅行,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描绘了雄壮、奇伟变幻多姿的山中所见之景,从多角度叙述了富有传奇色彩的车夫精彩的驾车本领,语言幽默风趣,要在文章中细细品味,体悟它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