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徽之疑
好生奇怪,汤小的校徽,为什么要放弃九峰山,而选择越溪?我看校徽且生疑。
从设计的元素来看,九峰山的校徽设计,以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印章的形式展现。校徽的主体由一个“人”字,一枚竹简和两片祥云组成。“人”代表着“教书育人,以人为本”的思想,竹简代表着学校传承经典文化精髓,祥云代表着“渊源共生,和谐共融”。“人”字和祥云组成一个人的造型,竹简和似蜗牛的祥云组成“火炬”造型,似一个人高举火炬在奔跑,象征着汤小人正似蜗牛一样坚持不懈,不屈不挠,积极向上的精神。从整体看,校徽是一个九峰书院的“九”字,又似一个“力”字。不仅表明了汤溪小学的前身,还表示了知识就是力量,代表学校优良的教育。从细节看,“九”字的横折这一笔似一本现代书,把古代的竹简和现代的书放到一起,代表汤小人对经典文化的传承与发扬。而且,九为大数。九者,久也。
而越溪的校徽设计,以美术上的简笔画为元素,将一个“溪”字加以变体,然后再拆析图解为:有大,有溪,有书籍,还有徽派建筑的马头,甚至更有山峰,姑且就是一座九峰山吧。这是不是很勉强,或者说是牵强附会?有大有溪,应该是大溪吧,而校训则说“愿为小溪,奔赴江河”,岂不是自相矛盾?溪就是溪流,何故却生山峰?简直就是胡言乱语。恕我直言,仔细留意一下校徽,怎么着我都觉得活像一只螃蟹,俗话说:“但将冷眼观螃蟹,看你横行到几时。”当然,我会强行自己勿生此念。
从地标的重要性来看,汤溪人谁不知道?九峰山乃汤溪标杆,为丹霞地貌,连绵整个南山,是汤邑名人集聚地,龙邱苌、徐伯珍、徐安贞、贯休和胡森……一连串在当地响当当的人物,几乎都与这座山有关。而越溪,仅仅只是汤溪外围李水碓边上那一小段,估计不足五里之遥。其上游叫厚大溪,下游叫派溪。如此短流,汤小校徽则选择了越溪,何哉?大家知道,咱们汤邑建城,最大的缺憾就是没有水,所以汤溪县的建制不足500年,而今安在?却是早已沦为一个小镇了,诚可惜哉!更殊为不解的是,汤小校徽则选越溪之水,诚不可取也!
从风水学来看,有句广为人知的口诀:“山管人丁水管财,阴阳和谐乐开怀”。办学,需要的是规模,而规模,是从在校生的人数来体现的,就是“山管人丁”;教育,由来就是公益事业,尤其是义务教育,办学还有盈利吗?在当下,那是政府的行为,何必去让“水管财”呢?所以,为什么我国古代书院在名山大川中,多是选择名山,这不会没有原因的。
从学校指导思想来看,学校办学理念:乡土情怀浸润底色,和美教育润泽童心。办学特色:传承非遗文化,凝炼书院气息。而“乡土情怀”、“书院气息”,那是九峰山所特有的,其实别无他选,但汤小校徽竞选择了越溪,真闹不明白!如果特爱那句校训:“愿为小溪,奔赴江河”,那用九峰山为校徽,亦可用其他语言来表达相同的意思:“甘为尘土,垒筑山岳”,不也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史记,李斯列传》:“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这样看来,汤小的校训,我推测就是由此而改造的。
汤小校徽,有此质疑;山水之间,作此选择,心有戚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