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en we talk the body, what are we talk about?
我们的身体“标配”一张嘴巴、两只耳朵。
今天我们要探讨与分享的点:
1. 说与听“直话”
2.觉知自我的倾听能力
3.关于“自以为是”
说与听“直话”
首先,让我们留心回顾一下平常的自己——我喜欢说“直话”吗?我能听“直话”吗?
相比委婉动听的话语,我们生活中随时也可能面临着“直话”,它需要我们排除情绪的干扰,直达表述者的观点。如果对于情绪敏感的小伙伴,这个过程会不那么容易。
跟大家分享一下有次和Dad聊天,他跟我分享说的话,“黄连救人无功,人参杀人无过。大部分人宁愿在甜言蜜语中死去,也不愿意在忠言逆耳中重生。”
不管怎样,让我们在交谈中学会细细的、耐心的听,去捕捉事物背后的本质,毕竟忠言逆耳的下一句是“利于行”。
觉知自我的倾听能力——真正学会倾听
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如果交谈中对方认真倾听,我们心里就会比较舒坦,而且愿意和对方进一步联系。
真正对他人感兴趣,在意他人,如果我们能够树立服务他人、满足他人需要的态度,把焦点从自身转移到他人那里,那么我们和他人交谈也就更容易获得成功。
如果我们把全部精力用来吸引他人的注意力,让他人满足我们的需要,那么他们也会如出一辙这样的话,交谈关系就是以自私基础的。
脱口秀主持人拉里·金曾经说过:“每天早晨我都会想到,今天我所说的任何内容都不会让我增长知识,因此,要想吸取很多知识,就要去倾听。”
关于“自以为是”
每每当我觉察到自己的“自以为是”的小尾巴翘起来的时候我喜欢用这句话来提醒自己:
You cannot explore the universe if you think that you are the center of it.
若把自己当作宇宙的中心,就无法对宇宙进行探索。
其实,往往我们不大会接受他人的建议,莫过于我们在当下那个问题上觉得自己是对的,或者自己对得程度更甚,为了捍卫自己的“对”,所以拒绝外来的“信息”入侵,自动进入防御状态,久而久之会形成过度的自我保护,会让自己逐步走向封闭。虽然,我经常会提醒自己“Open Your Heart·Open To Grace”(打开心胸·迎向恩典),但在日常里也避免不了——自我捍卫、过度自我保护的状态,仅以此与大家分享,共勉。
推荐书籍 《跟任何人都聊得来》
作者:[美]Mike Bechtle
2021.4.20 Tuesday
简介:格菲,一枚有温度的yogi~🧘♀️,希望和伙伴一同探索合适自己当下的生活状态以及运动方式。希望和大家一起站桩、走路、跑步、打拳、读书、写字、日更瑜伽生活日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