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是无意间在图书馆发现才看的。在图书馆期末复习累了,想随便找本书来看看,就当休息会儿,结果走到书架扫描一下,突然发现了《一个人的朝圣》,翻开简介和目录浏览会儿,觉得这应该是一本好书。于是,拿到座位上坐下来,马不停蹄的开始看,看着看着差点忘记复习。书中描写不仅精彩,更让人接受到心灵的洗礼。
哈罗德是是生活中的弱着,被巨大的孤独和失败压制着。他是一个六十岁的老人,在酿酒厂干了四十年的销售代表,没有升迁,既无朋友,也无敌人,退休时公司甚至连欢送会都没开。更为可悲的是,他跟自己的妻子貌似生活平静,实则疏离,日复一日。退休之后,他常常闭门不出,生活跌进低谷。突然有一天他的生活出现了转折,因为一封信。
一个周二的早晨,他接到一封信,来自他20多年未见的老朋友奎妮。信中老友说,自己身患癌症,特意写信告别。看完信之后,哈罗德决定写信回复,在寄出的路上,他越走越远。最后他遇到一个加油站的女孩,在女孩的关于信仰的提示下,他决定走路去看奎妮。他有一个信念:只要他走,老友就会下去。
就是在这样的信念下,他直接上路了,没有任何的准备,家都没回,甚至连手机都没带,也许他害怕回去了再也没有出来的勇气。在行走的旅途中,他经历身体的不适,见过很多人,经历很多的事情,听过别人的故事,也多次告诉别人自己此行的目的。帮助他的很多人,都让他感到暖心,被未婚夫抛弃的医生女孩,骑自行车的母亲等。同时伴随他旅途的还有,他六十年来的回忆,断断续续,行走的过程中,前半生的记忆不断浮现。追随他的旅途,我们不仅能够欣赏沿途的风景,更是不断了解了主人公的前半生。
哈罗德的童年是不幸的,十三岁时母亲离开了他,而他的父亲自从军队回来后,整天抽烟酗酒,不问世事。在他的母亲离家之后,他的父亲更加放纵,常常带形形色色的阿姨回家。十六岁的时候,他又被自己的父亲赶出了家门。可以说他的童年是在悲痛、不幸之中度过的。
我想他唯一的幸运,也许是遇到了一个自己全心全意爱的人莫琳,并且生了一个儿子戴维。可是幸运之神并没有一直眷顾他,他们夫妻已经疏离20多年,虽住在一起,却形同陌生人,见面连话都不想说。儿子的离去,更是加剧了这种情况。莫琳将儿子的自杀怪在他的头上,大吵大闹几次,他们的关系自此跌落至冰点。
他做了四十年的销售代表,没有升迁,退休也没有欢送会,他只有一个朋友奎妮。最后唯一的朋友也因为替他背黑锅,而被工厂开除,他就这样带着童年的伤痛,家庭的不幸,对朋友的愧疚活了六十年。
就是这样的他,在花甲之年竟然说走就走,毫无准备就上路,让人感到心疼。越看下去越觉得他是那样的孤独、敏感、懦弱。一个人行走,尽量避开人多的地方,不想与任何一个人说话。后期有人加入进来,他会在意每一个人的说法,会认真考虑每一个人的感受。可是勇敢说走就走的他,也有懦弱的时候,中途好几次想放弃。
最后,他历时87天,627英里。从英国最西南一路走到了最东北,横跨了整个英格兰。我想,这段旅程早已不仅仅是去看奎妮,更是哈罗德的自我救赎,自我发现之路。不断的行走过程中,他重新认识自己,重新认识莫琳,重新认识过去,重新认识生活。
读着读着想起自己暑假的爱中行走,那段时间觉得很压抑,迷茫,找不到方向。后来经过半个月的魔鬼训练,顺利通过筛选,参加了为期18天的爱中行走。经过18天下来,思考很多,不在那么浮躁,对自己的认识也加深了。今天打开微博看到一个暖心的故事,看着看着自己哭了。一个女孩发微信说自己不想过下去了,这可能是最后一次发微博。网友们看到后,纷纷留言。有的说生活虽艰难,坚强下去;有的邀请女孩到东北滑雪;有的邀请女孩去成都吃火锅;有的要做好吃的给女孩吃……幸运的是,最后,在网友、警察、朋友的帮助下,成功找到女孩,平安无事。
我们每个人都可能是哈罗德,也可能是他的一部分,独自徘徊在城市的某个角落。孤独、害怕、绝望。但只要我们相信,勇敢的走下去,就会有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