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打了他,他回击了我,他对我毫不留情,他和我梗着脖子叫,我不!我就不!不行!必须去!我甚至被气的泪流满面!我那个温顺乖巧讲道理的孩子,他去了哪里?
我试图不断修正他的攻击行为,用玩游戏,用劝说,没有多少作用,甚至愈演愈烈。
今天早上,我看见他又要发脾气,赶紧闪到一旁,好吧,让你爸爸解决。他一巴掌呼在爸爸胳膊上,爸爸眼睛眨都没眨一巴掌再呼回来,他又打过去,爸爸又打回来,他有些疼,又冲上去,他们都没有生气,只是在很认真的武斗!我站在跟前,看得笑起来。
突然明白,他这段时间的愤怒,是他在长大,他想以一种更成人的方式和我们相处,他觉得自己足够强了,可以和我们叫板了,而我们还在以一种对待小男孩的方式,温柔的对待他,我们拥抱他,亲吻她,我们想要他顺从,听话,可他才不要这些!他长大了,他需要争取自己的话语权!他想尝试抗争!抗争,这对男孩子来说,是多么具有里程碑的阶段,而我,还一直想要他修正,想要对他进行教育!
本质而言,对孩子攻击性的不接纳,是对自己攻击性的不接纳,作为80后,我们学习的是天下无不是的父母,我们还学习和同学相处时要谨记不能打架,我们的文化要求孝,孝字很大,大的足以奠基整个民族文化,于是我们的攻击性被无形的阉割,这样的我们,又怎么能接纳孩子的生命成长力?没错,攻击性,或许就是一部分生命力。
当我在一旁轻松的笑起来,我看见辛巴脸上的轻松,我还是不支持太具攻击性,但至少,我开始接纳他小小的攻击行为,我接纳这将会是很长时间我家的常态,我们会有意见分歧,我们会争吵,甚至会打斗,可是我接受抗争的他,就像我接受温和的他。
当我的接纳的态度用笑声表达出来,当我开始调侃这是男人间的斗争,我看见了孩子脸上的释然,他的脸上开始洋溢着神采,而不是一边抗争,一边哭。他的哭,很大一部分,是母亲对自己不接纳,而产生的,对自己的嫌恶。
母亲的爱多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