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参加了一天的会议,很疲惫,我着实又体会了做学生的辛苦。
今天做的最有意义的一件事不是听课,而是观察自己一整天的状态。
早起吃过饭赶往会场,这个时候精力是最充沛的时候,再加上对于演讲者和内容的好奇和新鲜感,最初一个小时是状态最好的时候。一个多小时的时候开始有“想休息一下”的念头。中间经过休息,再进行下半场,虽说精力恢复了一点,但不是像最初那样集中注意力了。
中午吃过饭,由于没有时间休息,直接赶往会场开始下午的听讲,状态极其不好。困意、空气的闷浊、思路的堆积、演讲内容有些枯燥……这一系列的因素,导致短短两个小时不停的掏出手机,看一会,放下……最终终于散会了。
自我观察的这个过程,使我有两点感悟:
01 做学生的确实不容易,每天都要对面老师的“狂轰滥炸”。作为一名老师,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把课堂变得有趣;同时,要学会协调“学习内容”和“学生状态”之间的关系,在学生精力最好的时候讲最重要的内容。而且要控制每次课的量,考虑到效率问题,切不可满堂灌。
02 珍惜自己的精力,把握关键期。
从以上的自我观察可以看出,一个人的一天当中有最好的时光,这个时候精力和时间都处于最佳状态。把最重要的事情放在这个时候处理是每天高效的保证,千万不能睁开眼就不停的刷手机。另外,从长的尺度来看,一个人的一生中也有最佳时期,把握好这个时期,不让人生留下遗憾。如果说,不管怎么过,人生都会有遗憾,那就尽量把遗憾降到最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