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刘荣慧
今天俩孩没有课,趁着时间去河师大蹭了一天初中英语骨干教师的培训课程。今天的课程分为两场,上午是由郑州第五十八中学魏玮老师进行培训,下午是由郑州丽水外国语学校的袁丽娜老师进行。
“素养导向下的阅读教学有效路径探索”
魏玮老师分享的是在核心素养下如何做好阅读教学。今天两位老师的分享和我之前所听到的有些不同,在于他们并不是直奔主题,告诉我们新课标是怎么要求的,理论基础是什么,做法是什么。他们并不是这样子分享的,甚至让我在最初有点感觉在听故事,并不觉得这是在进行培训。也让我一直在思考到底能从培训中收获什么,而收获我想通过文字的力量更可以直观地进行表达。
我们知道新课标中提出了初中生课外阅读量要达到15万词,这15万词从何而来?相比之下虽然我们小学阶段的课外阅读量是只有5000词,但如何拓展孩子们的课外阅读量?仅仅是通过告知他们阅读很重要,每天要阅读吗?我想不是的,因为如果我们仅仅告知,孩子们可能只是听到了而已,他们没有去做。想要让他们的课外阅读量达标,也是我们一线教师予以重视的一个板块。
阅读的重要性自然不用再次强调。魏老师从四方面进行了分享,问题梳理、经验分享、常规课时案例分析、单元视角案例分析。面对阅读中的问题其实主要在于学生的词汇量缺乏与没有兴趣,而也要思考这背后隐藏的是我们老师的什么问题,魏老师指出教师应思考是否有语篇研读时解读透彻,是否站在核心素养的角度分析,教师对课堂掌控的行为依然存在,缺少对主题意义的探究。那么面对这一情况教师如何解决?
魏老师着重强调以习惯的养成解决学生兴趣和词汇量的问题。如找英语课代表,并进行多种分工:负责播放视频、总结早读、检查课堂物品是否准备到位等,将工作进行细化分派给学生,以此让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参与到英语中来。这让我想到其实在班级管理中就有老师提到要让学生人人“当官”,让他们有集体的参与感,每个人都意识到自己对于班级的重大作用。
在阅读方面魏老师采用的是整本书阅读。什么是整本书阅读?整本书阅读融合了认知心理学中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主动构建知识网络,而非被动接受信息;同时,它也体现了“全语言教学观”,认为语言学习应置于真实的语境中,通过完整的语言输入促进语言能力的整体发展。(网络搜寻)
魏老师提到以新课程的要求为基础为学生选择合适的材料,如冒险故事、人物传记、原版小说,目标是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水平。以泛读和精读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每天听、每天读、每周写、每月演,让学生有输入和输出的过程。我们英语老师经常抱怨的是新课标的要求多了,但是课时量没有发生变化。如何在课时少的情况下达到要求?需要我们老师对课程进行整合,选择合适的同类主题内容融入到我们的教材之中。这真的是一个高起点的要求。
在任何一个学校开展阅读都是需要时间与精力的投入,需要解决困难。例如,所需的资料从何而来?义务教育阶段是不收费的,如果让家长买资料,这对于我们农村学校真的是一个问题,语文读物他们很多家庭中都没有,更何况英语,买了家长就想看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但是阅读产生的效果本身就是具有隐蔽性的,是长期性的,可能初中三年的阅读量积累需要到高中阶段才会体现。所以,获得家长的理解也是重要的。
魏老师向我们展示了自己三年内实施整本书阅读的成果,学生参加学校英语风采大赛,在其他老师担心学生写作字数不够的时候,魏老师需要考虑如何让学生少写点单词。进入高中的孩子向老师分享阅读带给自己的影响。阅读的力量变得可视化。
在案例部分,魏老师以常规阅读教学案例和单元视角两个角度进行分享如何进行阅读教学。最初我并没有看明白这两个案例想要表达的是什么。而当魏老师将两者的不同点呈现出来的时候我好像懂了。
在我们传统的教学中我们大多采用的是常规阅读教学,只是针对这一个课时的文本进行,没有站在整个单元的角度思考,可能在设计活动的时候也只是考虑这一活动是不是能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文本内容,而单元视角的阅读教学则站位更高,思考这一文本在整合单元中所处的位置,对整个单元目标的达成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也就是更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上午的学习不仅仅是魏老师分享的课例让我有所收获,也让我尝试阅读教学的心蠢蠢欲动。梁老师曾提到自己将会实施阅读教学,其实阅读教学自己并不是第一次听到,在19年进行国培的时候管城区教研员崔老师就曾提到。当时自己觉得困难重重,实施不可行。而现在虽然还是感觉有很多不可操作的理由,但是身边有了梁老师的引领,更何况莎莎老师也是在农村,她做阅读教学已经有了成熟的经验,有了更多可以借鉴的案例。今天杨诗云老师提到可以先利用阅读将自己的孩子教好,这也是一个方法,每天我都能看到金慧老师家的孩子在朗读英语绘本,我也有让女儿阅读,但是我们才刚进行了11天,但不管怎样,已经迈开了脚步。
学习带来的不仅仅应是思想上的变化,而是实践的操作性。
再次感谢梁老师督促,让我有了这样一次学习机会。
篇幅有限,下午收获明天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