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7-29

一到夏天,

青岛的男女老少,

不分白天黑夜,不论大街小巷,

手指头总会挂着一袋袋涨鼓鼓、

顶着白沫的黄色液体。

外来的朋友远看一脸狐疑,

近身走过,却飘来沁凉的麦香,缭绕入鼻。

这就是青岛土著,

对青岛啤酒的日常打开方式。

就像功夫茶之于潮汕人,

酥油茶之于藏族同胞,

青岛人“喝”发音为“哈”,哈啤就是喝啤酒。

一百多年前,中国字典里还没有“啤酒”二字,

但德国人已经把啤酒带到了中国。

因为《胶澳租界条约》的签订,

一批德国大兵被派到离家一万公里的青岛,

喝不到啤酒的他们,

就像吃煎饼没有大葱的山东人,

难受得纷纷给威廉二世写信。

好在君主比较体恤军情,

一声令下,

把酿酒设备和酿酒师,

甚至啤酒花和大麦,

用轮船也运到了青岛。

就这样,中国首家啤酒厂——

日耳曼啤酒公司,也是青岛啤酒一厂的前生,

就诞生在了登州路上。

日耳曼啤酒公司。

最早接触啤酒的青岛人,

把德文的BIER翻译成“皮酒”。

后来,因为喝起来有沁人心脾的感觉,

又变成了“脾酒”。

最后,因为是喝的东西,

在1922年的《青岛概要》中,

干脆出现了“啤酒”,

也就是我们今天的叫法。

青岛啤酒博物馆展示了“啤”字的演变。

不过,在日耳曼啤酒公司变身青岛啤酒厂之前,

它还曾是“大日本麦酒株式会社青岛工场”。

一战时期,德国战败,

日本人用50万银元买下了啤酒厂,

改用山东大麦和捷克酒花,

降低成本,提高产能。

青岛啤酒,开始从军营,

走进百姓的家里。

日本人运营期间,青岛啤酒的海报也走起了中国风。

1945年日本战败,

啤酒厂才拥有了自己的中国姓名:

“青岛啤酒厂”,

而青岛人也终于能吐出那口闷气,

爽爽地哈啤。

已有116年历史的啤酒厂,如今依然在登州路。

回到祖国怀抱的青岛啤酒,

得到了亲生的关怀,

90年代,年产量蹭蹭蹭翻了50倍,

从此,全国人民也加入了哈啤的行列。

青岛啤酒的商标,用的是栈桥上的回澜阁,是青岛的城市标志。

不过在计划经济年代,

想买瓶装的啤酒,

必须凭介绍信和酒票才行。

那时候请客人吃饭,

一瓶青岛啤酒上桌,

不亚于拿出一瓶茅台。

那么,平日酒瘾来了怎么办?

自然是去喝散啤!

以前春和楼里,举着青岛啤酒干杯的年轻人。

散啤,顾名思义,

就是散装的啤酒。

喝散啤的场面,

非常的有武侠气息。

供应散啤的饭店里,

服务员抡起袖子,操起舀子,

从大缸舀起一大勺啤酒,

一溜扫过去,倒进了一排排大瓷碗里。

排着长龙的青岛人民,

则乐呵呵的端上一碗,

咕咚咕咚喝个尽兴。

若想带回家里喝怎么办?

那就把暖壶、水壶、玻璃瓶,

一切可以盛得妥当的器皿,统统拿来装。

那时保温瓶除了装开水,也被用来打酒。

不过,自从有了塑料袋和扎啤桶,

青岛人打散啤,就轻松许多了。

我们平日买的罐装啤酒,

多是灭菌过滤,停止发酵的熟啤,

而深受青岛人喜爱的啤酒,

是依然有活性酵母的生啤,

它更新鲜、更醇厚,泡沫也更丰富。

用青岛人的话,

喝起来更拉嗓子,

更有“哇”的感觉。

好喝的生啤也更加的“傲娇”。

它的保质期只有不到7天,

甚至打一杯出来,过了五分钟,

口感都会开始打折扣,

是实打实的青岛“特产”。

原浆也是生啤的一种,没有经过过滤,啤酒中还会有一些细微的颗粒,喝起来味道会更纯正。

不过,好在后来有了扎啤桶,

它是生啤最忠实的搬运工。

青岛人民把生啤直接从生产线上,

注入密封的扎啤桶,

再运到青岛的各个角落。

要喝的时候,

只需把塑料袋往龙头一挂,

就能打包带走,

或插根吸管,就地吸溜起来。

它让人们对青岛的夏天,

多了一种畅快淋漓的期待。

青岛酒客有的只认一厂的散啤,有的觉得顺口比“出身”更重要,可分为一啤派和顺口派。

每到八月,

青岛国际啤酒节,

是全世界酒徒们的狂欢。

作为世界三大名牌啤酒之一,

青岛啤酒自然有一呼百应的号召力,

30多个国家,200多个品牌,1300多种啤酒,

汇聚到金沙滩上,

把海风,都酿出了啤酒的芬芳。

来一只肥大鲜美的红岛蛤蜊,

灌一口“哇”的青岛啤酒,

再切一块呲啦呲啦的德国烤肠,

国际和本土食物的绝配混搭,

让人升华出“人生得意须尽欢”的感慨。

当外来的客人们在海滩上热闹举杯,

青岛土著们则汲着拖鞋,

拐进家楼下那有个点脏的小铺,

在青岛,酒彪子是指特能哈的人,五六瓶最多算打底,十几瓶也跟玩似的。

青岛的啤酒屋,遍布大街小巷,

很多就藏在居民楼下。

几方小桌子,几个小马扎,

摆上刷着“青岛啤酒”的银白色大桶,

一门小生意,就开始了。

图 / 董引春

来喝酒的,大多是街坊。

有的是吃完饭下楼遛弯,

有的是邻里碰上了聊个家常,

还有的,过来喝一杯再去上班。

图 / 董引春

在这里,你可以光着膀子,或素面朝天,

甚至大声嚷嚷,

都没有人会觉得奇怪。

来啤酒屋,一点都不用见外。

你可以自己带上海鲜,让老板加工,

或者买上爱吃的花生毛豆,作下酒菜。

当然,倘若你什么都不带,

只是一口一口的喝,

或许也会迎来四周崇拜的目光,

因为这样喝的,才是真正的酒仙。

图 / 有李行遍天下

青岛人来啤酒屋喝酒,

通常都会掂量下自己的酒量,

然后和老板买酒牌。

喝完一杯,收走一个,

剩下的酒牌可以退。

每家店的老板,会在自家酒牌上做记号,

这样哪怕你喝到天昏地暗,

也还是可以和你算得明明白白。

啤酒屋的由来,

可以追溯到德国占领时期,

第一家啤酒屋,就开在了军营旁。

随着青岛啤酒的大众化,

它除了散落在居民区里,

也聚集到了营口路啤酒街上。

有人做过统计,

在营口路上130多家啤酒屋里,

人们每晚喝掉的青岛啤酒,

有26辆小汽车那么重,

每天喝完的扎啤桶,

堆起来有迪拜塔那么高。

图 / 张岩

这儿的服务不大好,

环境也有点乱糟糟,

但就是在这人来人往的喧嚣中,

每一天,青岛土著们都不紧不慢的,

在街头巷尾的啤酒屋,

享受着酒里的快意江湖,

还有和气泡一样肆意奔放的平民精神。

本文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3,864评论 6 494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1,175评论 3 387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9,401评论 0 349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7,170评论 1 286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6,276评论 6 385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0,364评论 1 292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9,401评论 3 412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8,179评论 0 269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4,604评论 1 306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6,902评论 2 328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9,070评论 1 341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4,751评论 4 337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0,380评论 3 319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077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312评论 1 267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6,924评论 2 365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3,957评论 2 351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