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正题之前,先来明确一下,我们这里的情绪管理,主要说的是对负面情绪的管理。作为家长,面对孩子的负面情绪,我们要做的,并不是帮助孩子疏导情绪,而是引导孩子正确面对自己的情绪,并且能够用合理的方法去疏导负面情绪。
先来看看负面情绪都有哪些:委屈,愤怒,生气,难过,恐惧,诸如此类。面对孩子的负面情绪,家长都是怎么做的呢?我们可以大概有以下几种:忽视型,否定型,放任型,疏导型。
先来说忽视型。这部分家长,对于孩子的情绪,不当回事,觉得小屁孩能有多大的事,不搭理孩子,甚至会故意晾着孩子,孩子越哭闹,就越不管:想用哭闹操控我?不可能!其实吧我觉得,孩子在大哭大闹的时候,我们是可以选择晾着他们的,但是晾完了一定要跟孩子沟通,怎么沟通,咱后面具体说。
其实还有一种忽视型做法:就是家长对孩子的情绪着急无奈,就想着赶紧让孩子平复情绪,答应他的要求,用诱惑或者交换的方法,试图转移孩子的注意力,零食玩具或者其他孩子感兴趣的东西。其实这是一种逃避问题的做法,这种情况在老人身上出现的频率比较高,逃避情绪,有点息事宁人的味道,为了表面的和谐。
这样做的结果就是:孩子不会表达自己的情绪,更不接纳自己的情绪。这些孩子长大后,一旦有情绪,他们更倾向于用外接刺激的方式,来转移注意力,必如:购物,吃甜食,打游戏,严重点的,会沉迷。这些都是对自己情绪的逃避,不敢面对。
接着说否定型。这类家长属于严厉型家长,他们不允许孩子有负面情绪,他们会因为孩子的负面情绪批评孩子,贬低孩子,甚至惩罚孩子。看到孩子闹情绪,这类家长会觉得:你在给我添麻烦,无理取闹,挑战我的底线和权威!然后会去贬低,训斥孩子:你怎么这么烦,能不能别给我添堵了,这么点事哭个什么劲,有什么好哭的!再哭我揍你!这样的处理方式,其实对孩子造成了二次伤害。想起一句话,孩子的隐忍,沉默,听话,讨好,在麻木的大人眼中,就是“懂事”。这部分家庭中成长起来的孩子,他们的情绪没有被正视,被接纳,还经常被惩罚,羞辱,他们除了有忽视型孩子的特点以外,还会容易自我怀疑,严重缺乏自信心,对自己的价值和意义,都严重不确信。
说到这里,我其实是有点心酸的,上面这两种情况,都是我自己从小经历的,姥姥这辈对我是逃避忽视型,想方设法哄我开心。父母对我多是否定型,觉得小孩子哪来那么多情绪,不愁吃不愁穿的,多幸福。我对孩子的所有教育,都跟自己儿时的经历紧紧相连,幼时的所有经历和感受,我都清晰记得。端午节去看姥姥的时候,我说起了很多小事,姥姥特别诧异,三四岁的孩子,怎么那么小的事都记得,还能记到现在。所以我们一定不要忽视任何一件小事对孩子的影响。
心酸完,也庆幸自己在不断深层次地认识自己,正视自己的所有问题,然后通过不断的学习摸索,扭转性格中的各种缺陷,一点点成长,蜕变。
继续说哈,放任型家长。这种类型的家长,是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过度接纳。过度关注孩子的情绪,要求自己必须帮助孩子解决问题,所以对于孩子的要求,不管是否合理,统统答应。如果孩子的情绪是对外的,比如跟小伙伴发生冲突,家长的反应会比孩子还激烈,有个词形容特别贴切:护犊子。过度接纳,其实已经越界超范围了。孩子依然不会处理情绪,长大后,要吃很多亏,毕竟不是全世界人都是你妈都会护着你。这类孩子会特别自我,容易受挫,脾气大,爱控制。不会表达,难以自控。
最后来说疏导型,这个才是光明大道,每个家长都要学习的正确的方法。这类家长会认可接纳孩子的情绪,并且帮助孩子看到自己处在怎样的情绪中,能表达出自己的情绪。而且不会放任纵容孩子的行为。等孩子情绪处理好了,再解决问题。具体做法如下:
首先,引导孩子看到自己的情绪:妈妈感觉,你现在很生气(伤心,难过)是吗?鼓励孩子说出来。
然后给出选择,询问:那你是想一个人待会,还是希望妈妈抱抱你安慰你一下?我们要给孩子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面对和消化情绪。通常,丹妮生气的时候,会选择躲在自己的房间里,锁上门。大概10分钟左右,就能听到她在玩玩具的声音了,这时候我通常会敲敲门,问她要不要出来吃水果什么的,然后在她开门后,我会主动问:你不生气啦?丹妮的回答,有时候是:我已经不生气了。有时候是:我还有一点生气呢。然后我会一边跟她吃水果,一边分析刚刚发生的事,给她讲一些道理:不是妈妈不满足你,而是你的要求我现在做不到,诸如此类,我们会聊老半天,把问题彻底聊开。所以在同一问题上,丹妮很少犯同样的情绪。
我们也要给出孩子一些合理发泄情绪的方法:比如捏布偶玩具,大声“啊”地叫出来,画画,哭一顿等等,不要觉得大喊或者大哭不对,我们大人有时候不也想大哭一场,对着大山狂吼乱叫么?只要不伤害自己,也不伤害他人,不破坏东西,就都可以。
有时候丹妮也会想要我抱她哄她,这个时候我会很温柔,抱着她,跟她讲,妈妈知道你现在很生气,很难过,妈妈很想帮你,给你力量。然后告诉她,其实我们大人也有这样的时候,那我生气难过时,你能不能也给我一个抱抱或者亲亲?后来在我发脾气时,丹妮真的会主动抱我亲我,帮我倒水拿吃的,还跟我说:妈妈你别生一会气就行,别一直气,不然会变丑。哈哈哈哈哈,我真的当下就释然了。
最后想对家长们说一句话:孩子,可以是天使,可以是恶魔,决定权是在我们手中的。
花木子Vx13403466313
欢迎交流各种育儿知识,读书心得。